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政务.cn www.saac.gov.cn
热点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热点>热点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以数字赋能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成立于1960年4月8日,是吉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档案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推动“数字延边”和数字政府建设为导向,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找准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大胆创新,着力解决关键问题,全力打造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历经几届班子强力推进和全馆干部不懈努力,2023年11月,通过国家档案局专家组测试,建成吉林省首家、东北地区首家地市级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一、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高效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工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档案馆,面临的困难更是难上加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超前谋划,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精神,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全力保障数字档案馆建设。

(一)明确目标强保障。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协调有关领导和部门,从“十二五”时期就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到全州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出“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推进数字档案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州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作出重要批示,协调解决人、财、物等实际需求。国家、省、州档案局领导多次莅临指导,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州直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创造条件,积极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主动作为抓关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从建设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起步,历经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全文数据库建设、数字档案馆系统开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重要阶段,稳步推进,逐一攻克,建成覆盖全部馆藏档案资源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数字化率达到95%,合作开发两套系统,完成标准机房升级改造,实现档案工作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三)凝心聚力抓落实。一是用好有限资金。资金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源动力,在没有立项的情况下,采取逐年投入方式,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多万元,其中用于软硬件方面约占一半,完成一批重点项目,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二是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人才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招考、遴选、选调等方式,引进一批来自中科大、西安交大、武汉理工、延边大学等高校的计算机、外语等专业高素质人才,选派干部到上海、青岛、宁波、太仓等省市档案馆学习取经,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完成一系列课题攻关,实现诸多零的突破。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保障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前提。成立数字档案馆建设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分工推进表,细化分解《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确定的5方面、99小项,打破处室之间界限,动员全馆力量,以一年一个目标进行推进落实。

二、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助推档案工作提档升级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坚持科技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资源建设,全力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一)构建自主系统体系。在原有档案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和缺少大额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改变以往购买成熟软件系统的思维定势,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方式,坚持“务实、管用、效率”为原则,先后完成基于政务外网的州直机关电子档案在线接收管理利用系统和基于局域网的数字档案馆综合管理系统两套核心业务系统的研发。在研发过程中,充分发挥馆内业务人员熟悉档案业务流程和需求的优势,与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共同研究设计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使研发的系统更加贴合档案工作实际。通过合作研发,不仅降低软件采购成本和运维成本,还获得两项国家专利技术。申报《数字档案馆系统平台研发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省档案局省级科技项目验收并顺利结项。以“基于‘数智’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综合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为题,被吉林省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认定为“2024吉林省数智化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二)优化基础设施配置。坚持“优势互补”,全力打造经济适用、高效运转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平台。一是集中资源打造内部局域网。加大投入力度,对原有机房按照B级机房标准进行搬迁改造,配备一大批服务器、核心交换、磁列存储、备份一体机、综合网关、漏洞扫描、数据库审计、日志审计以及气体灭火、精密空调、UPS不间断电源、烟感报警、新气、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实现内部局域网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二是协同建设政务外网。充分发挥专业机房网络安全设施齐备的优势,采取租用服务器的方式,以最少的资金解决投入大的问题。三是零成本建成档案网站。依托吉林省档案馆网站站群系统,优化网站各项功能,达到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要求。三个网络实现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健全制度保障、系统运维和应急管理,分别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或三级测评,实现系统平台安全可控。

(三)强化数字资源建设。坚持“内容为王”,积极构建多层级数字档案资源体系。一是完成“存量数字化”。采取自主加工和外包加工相结合方式,完成馆藏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专业档案、民生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历史档案等数字化加工,电子目录达到130多万条,数字化成果达到700多万页,数字化率达95%。二是推进“增量电子化”。在实现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同步接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关细则,设计开发数据接口,完成一批电子公文、业务数据、数码照片和数字报刊、新闻视频等档案资源接收。三是提升档案数据质量。依据国家档案局相关标准规范,明确目录数据著录、数字化加工等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依托数据核查功能,组织全馆干部参与目录数据和数字化成果质量核查,纠正一大批存在质量问题的档案数据。通过全员参与,不仅提高数据质量,还能让干部更加熟悉馆藏资源。

三、数字赋能,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效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坚持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档案服务效能迭代升级。

(一)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坚持“需求导向”,将档案馆各项业务全部整合到系统平台,实现征集接收、资源管理、利用服务(接待查档、自助查档)、库房管理、辅助编研、统计分析、长期保存、开放审核、数据核查以及在线接收、在线归档、在线利用、在线检查、在线移交和网上发布、网上查询、网上办展等功能需求和业务流程再造,满足“收、管、存、用”各项需求。

(二)档案利用更加便捷。坚持“利用为先”,全力打造方便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平台。局域网搭建自助查档平台,满足民生档案和开放档案查档利用需求。政务外网设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60多家州直单位实现互联互通,有效推进区域内数字档案资源有效整合和共享利用。因特网设有档案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方便网上群众与档案馆对话,满足咨询、预约等服务需求。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实现档案查询“一网通办”。

(三)资政育人持续扩面。坚持“服务大局”,建成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重大活动、革命历史、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一批专题数据库,主动为州委、州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提供档案资政服务。依托馆藏数字资源,运用数字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发挥在线编研和数字展示技术,建成以档案文献为主要内容的“石榴红”档案文化室。深入挖掘档案元素,制作微视频和网上专题展,开发一批具有延边特色的档案文创产品,以更加大众化的表达方式,“有声有色”地讲述延边档案故事。

(四)服务民生成效明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查档利用环境和利用条件,将原查档接待室改造成查阅大厅,科学划分功能区域,配备身份证读卡器、高拍仪、触摸屏、电子阅报机等设施设备,完善便民服务措施。积极推进民生档案共享利用,先后与州内8个县市及5个省外档案馆建立民生档案跨馆异地利用服务机制,实现民生档案“一站式”查档服务。接入吉林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多方位、多角度满足查档群众需求。

(五)示范引领效果显著。坚持“示范带动”,总结创建经验,打造多场景数字档案馆体验室,成功承办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以案例剖析方式作经验介绍和专题辅导,接待全省档案系统150余人到馆参观,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总结经验,提升效率,全力保障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不断深挖内生动力。

(一)重视是关键。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之初,需要得到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才能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顺利推进。

(二)创新模式是核心。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通过合作研发系统、优化硬件配置、整合数据资源等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还可以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实现数字档案馆可持续发展。

(三)全员参与是基础。数字档案馆建设不仅是技术人员的工作,更是全馆干部的共同任务。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干部全程参与系统研发、测试、应用以及档案资源建设等各个环节,鼓励干部在工作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举措。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更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各项工作推进。

(四)质量控制是保障。档案资源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数字档案馆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利用价值。因此,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

(五)示范引领是动力。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是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全面检验和提升。通过示范创建,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的各项功能和服务。同时,示范创建成功后,可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激励其他档案馆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共同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为新的契机,广泛吸纳兄弟档案馆先进做法,持续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为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