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档案馆始终忠实践行“三个走向”,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要求,以资源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保障、优质服务为目标、信息安全为底线,从无到有,从能用到管用好用,从规范到示范,从数字档案馆迭代升级到数据共享中心,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创新,提升档案治理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档案力量。
一、高度重视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2013年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把“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写入了全会决定。2016年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2020年省“两办”印发《关于新时代全面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意见》,2023年省“两办”印发《推进新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先行的意见》,确定数字档案馆向智慧化档案馆跃迁。省委领导先后多次对浙江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作出批示,要求走在前列,建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打造数字化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浙江省档案馆始终坚持把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化改革、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馆转型发展“加速器”,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指挥棒”,全馆干部队伍建设的“练兵场”,每年列入馆重点工作事项扎实推进。
二、基本概况
(一)建设历程
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年至2009年,积极融入“数字浙江”建设,贯彻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建设数字档案馆的任务要求,开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第二阶段为2010年至2015年,根据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规范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三阶段为2016年至2020年,配套新馆搬迁,数字档案馆建设迈上新台阶,2019年9月通过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成为省级档案馆中第一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第四阶段为2021年以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升级数字档案馆,建成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创新构建“三融五跨”的数字档案资源高效共享和便民服务新模式。
(二)项目牵引
数字档案馆建设得到省财政的有力支持和保障。200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开展机房建设、硬件采购、系统搭建、馆藏档案数字化等工作。2016年新馆建设中配套建设了电子文件归档和接收系统、电子档案长久保存和数字档案馆系统、全省档案共享利用系统、涉密档案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平台。2021年投资建设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对部署在政务外网和局域网的数字档案馆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和功能升级、迭代完善,分成局域网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外网馆室馆际业务协同系统、档案便民利用系统、“浙里档案”手机端等。2022年进行涉密档案管理系统的信创改造。此外,每年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也得到了财政资金的有力保障。
(三)机房网络
目前建有符合要求的非密和涉密两个机房,分别配备了相应的网络和安全设备。局域网、电子政务外网、因特网做到三网隔离。政务网、因特网区域服务器按照集约化要求,统一迁往政务云平台。同时,与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签订了维保协议,对系统进行定期漏洞扫描等专业安全维护。
从2021年起,通过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建设迭代升级数字档案馆,软硬件系统基本完成了信创替代。
(四)系统功能
2023年建成的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按国家信创要求开发,B/S模式部署,应用了云双中台技术架构,集成OCR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文语转换,非结构化数据全文检索等新技术,在人工智能辅助档案开放审核、音视频档案智能检索、档案多维分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围绕数字档案馆总体构架和规范要求,在政务网、互联网和局域网内建设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收、管、存、用”各项功能。接收方面,满足在线和离线接收、检测不同数据类型的需要。管理方面,实现对数字档案有序管理,具备调卷、出入库登记、档案位置指示、保管状况描述等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功能;集成了最新版的四性检测模块、虚拟库房等技术,开发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人工智能辅助开放审核功能,逐步代替人工初审。保存方面,能够对数字档案进行分类存储、格式转换、备份,长久保存系统具备在线备份、离线备份、备份数据恢复等功能。利用方面,满足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等环境下的不同利用需求,基本实现了检索查询、授权登录、复制审批等功能的全流程管理。同时,具备定制功能,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收、管、存、用等业务流程的配置。
(五)使用情况
数字档案馆建成以来,局域网系统共接待利用者6万多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01.9万卷(件)次,外网系统共有注册用户92万人,接待利用者查档、咨询31万人次,部门接口共享调用5243万次。数字档案馆各子系统的交互界面较为友好,内外网用户对数字档案馆操作和服务满意度达99%。
三、特色亮点
(一)注重改革创新迭代升级。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后,主动融入省委数字化改革部署,以档案数据共享中心建设为抓手,迭代升级数字档案馆,以建设“浙里档案”应用为突破口,依托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贯通人社、民政、教育、卫健等涉及民生部门业务档案数据接口,开展省、市、县三级档案馆开放档案和民生档案资源归集与共享,率先构建起省域范围内各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档案数据深度融合和互通共享机制。应用上线了三个子场景:一是“我的档案一键通”,一屏查阅与自身相关联的各类民生档案数据;二是“档案通查出证”,一键显示最近的档案馆,也可以向全省档案馆在线申请查档和电子出证服务;三是“走进档案”,一站式浏览全省各级档案馆的网上展厅、编研成果、镇馆之宝等。应用的推出有效解决了海量档案分散管理,群众查档利用困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等问题,实现了跨地区汇集档案资源、跨部门打通在线档案数据、跨时空实现电子出证的目标,是数字化改革在档案领域的生动实践。“浙里档案”应用获得了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
(二)注重互联开放导向。主动对接省委数字化改革要求,按照互联开放的原则,把数字档案馆放在数字政府的大框架中来建设,实现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电子政务同部署同推进。在政务网上建设了电子文件归档与接收平台、前置接收系统。通过电子档案交换系统实现了与浙江政务服务统建平台和部门自建业务系统的对接,通过归档移交系统,规范开展数字档案接收业务。2017年建成全省档案共享利用系统(浙江档案服务网),联通全省100个档案馆,实现“一网查档、百馆联动”,2022年浙江档案服务网同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长三角“一网通办”档案服务平台实现全面对接。2023年投入使用的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把查档服务延伸到“浙里办”手机端,建设了“浙里档案”应用。现在手机端查档申请已成为省档案馆查档的重要途径,占查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024年,经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浙江省档案馆研发的“省档案数据共享中心系统”和“便民惠民系统”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三)注重电子档案为增量资源的主体。2015年,浙江省档案馆主动对接浙江政务服务网,完成了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接收试点,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在数字档案馆系统开发时,突破馆藏数字化副本的管理利用,充分考虑电子档案的形成、收集、保存和共享利用的规律,实现政务服务电子档案和电子公文档案的在线接收,同时,又可通过离线导入电子档案存档信息包的方式,接收省直机关单位线下移交的电子档案数据。
(四)注重高效共享和便捷利用。查档服务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PC端到移动端、从跨馆到跨省的飞跃。一是建成数字档案馆局域网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窗口身份证一键式登记和查阅区自助查档,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操作便利、界面友好的查档增值服务。二是打造馆际共享利用服务平台。2017年建成的浙江档案服务网实现了查档“最多跑一次”或“零上门”;依托数字档案馆建成的数据共享中心,2022—2024年汇集了省级部门的33个在线业务系统接口,以及省市县三级档案馆馆藏的民生档案、开放档案等6000多万条档案信息资源,用户通过认证后可以按照规则匹配查询和个人相关的内容,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查档用档的需求。三是推进区域跨馆查档合作。浙江档案服务网先后接入了长三角查档“一网通办”平台、全国档案查询利用平台,与省内市县查档受理平台建立了互联互通对接标准,能够为全省各级档案馆顺利分发、转接、回传不同受理平台上接入的查档办件,方便各级档案馆在一个平台集中办理。
(五)注重夯实安全保存根基。一是非密的数字档案馆通过国家三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取得三级等级保护证书;涉密数字档案馆通过保密部门的分级保护测评,取得涉密系统运行许可证。二是建设了基于局域网的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系统(馆藏资源总库),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存用分离,保存原始存档信息包和数字档案馆系统中转换为长期保存格式后形成的返回信息包,通过应用可信时间戳、数据保全、OFD格式转换等技术,优化了数据监测、监管和保真功能,做到实时检测、实时预警、实时保全,解决了数字档案资源的长久保存和安全可用问题。三是实现在线离线异地备份。进入系统的数据包在写入分布式存储的同时,按制定的备份策略同步发起磁带、蓝光存储的离线备份,对备份的磁带、光盘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可用。
四、下一步打算
(一)推进馆室一体化提升工程。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字浙江建设关于加快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要求,以馆室数字资源标准化、规范化推动全省档案业务核心流程重塑及业务水平全面提升。聚焦破解档案资源规范管理、开放审核、档案解密等关键环节的关键问题,深化推广档案馆和档案室之间平台一体贯通、档案一体管理、资源一体共享、业务一体协同等“四个一体”的馆室一体化提升工程。
(二)聚力开展档案数字化深度转型。探索档案数字资源数据化、知识化、价值化新方向,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档案数字资源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发挥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充沛和高新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与相关技术单位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新平台新功能边训边试或先试先用工作。加快档案数据仓和知识库建设,拓展档案价值衍生场景,重塑档案智能服务生态,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大模型赋能档案数字资源治理场景。
浙江省档案馆将顺应时代需求,持续迭代好、维护好、使用好数字档案馆,将其作为档案系统新质生产力重要场景,创新数字档案馆建设方式路径,积极为全国高水平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浙江实践样本和最佳案例。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