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政务.cn www.saac.gov.cn
热点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热点>热点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山东省临沂市档案馆:以创建数字档案馆为引领 实现档案信息化工作新跨越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档案馆的关心指导下,坚持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谋划、持续推进,推动我市档案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2020年11月18日至19日,国家档案局委托山东省档案馆组织专家组宣布,临沂市档案馆通过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同意以“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报请国家档案局审批。2021年1月,国家的档案局正式下发通知,批准临沂市数字档案馆系统通过国家级测试。

一、创新理念夯实档案信息化变革的基础

临沂市档案馆按照国家档案局和山东省档案馆部署要求,坚持以创建国家数字档案馆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和财政支持,大力推进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2018年“临沂市数字档案馆系统”项目通过市政府电子政务评审立项,项目按照临沂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要点有关要求,把县区档案信息系统纳入本系统建设项目中,推进市县区档案信息系统统筹发展。

项目实施初期面临两个主要难题。一是临沂市档案馆及县区档案馆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硬件支撑亟须提升。临沂市档案馆一方面要求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合理规划,县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与新馆建设同步推进。另一方面对我市及十二县区档案馆在保障档案数据安全前提下,按照临沂市关于政务部门应基于政务云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应用要求,对部署在政务平台上的系统统一申请上云,实现“应上尽上”,利用政务云有效实现了档案系统环境高可用性和灵活性,我市档案系统硬件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根据2019年国家信息政策要求,市档案馆决定对“三网”环境下六套系统开展国产化适配工作,并多方协调争取市财政资金65余万元,对数字档案馆硬件及软件环境进行采购提升,克服多重困难,逐步实现“三网”档案系统软硬件环境安全、可控。在县区业务应用系统推进工作中,各县区档案馆将此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保障任务落实到位。

通过组织实施纵向连接各县区综合档案馆、横向覆盖市直各立档单位的“临沂市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项目,市档案馆建成馆藏综合档案管理平台、馆室综合档案管理平台、互联网档案利用服务平台等六大系统平台,涵盖了局域网、政务网和因特网三网全面完整的数字档案馆系统,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数字山东2019行动方案》部署,加快推进数字临沂建设,临沂市档案馆加强同市大数据局沟通协调,2020年8月临沂市智慧档案管理与服务平台纳入《临沂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临沂)发展规划(2020—2025)》,数字档案馆建设主动融入数字政府大格局,为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全面推进共享数字档案资源

持续在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升数量上下功夫。坚持以“两个100%”(馆藏应数字化档案100%数字化、增量档案100%电子化)为目标,大力开展档案数据资源建设。自2008年起,持续对馆藏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安全及利用高效,市档案馆在2015年决定对馆藏数据资源开展质量提升工作,通过逐份逐页人工校对方式,对馆藏数据中涉密数据、目录及全文存在质量等问题进行分离及修正,进一步为档案数据资源建设夯实基础。现已建成涵盖全部馆藏的目录数据和全文、照片、音视频数据库,不断充实与完善疫情防控、扶贫档案、红色革命历史档案等多项专题数据库。建立档案资源总库和管理库、利用库及保存库。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照片、音视频数字化率100%。

2018年初,为落实“增量电子化”要求,要求所有市直进馆单位在纸质档案进馆同时移交数字化副本,同年制定《临沂市档案局关于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的通知》、《临沂市电子文件接收进馆标准》等文件,规范市直单位电子档案移交进馆工作。通过档案室数字化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提升档案室管理工作,形成了档案数字化与资源体系建设、安全体系建设良性的互动局面。

全面推进数据建设同时,同步推进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坚持把档案信息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范体系,狠抓过程安全和成果安全。采用服务器及存储“双冗余”+备份一体机方式提升我馆系统及数据安全可靠性。通过终端软硬件管控及制度约束消除安全保密隐患。并定期向山东省档案馆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青海省海北州档案馆开展异地备份,提升档案信息数据安全等级。

三、重视增量落实电子文件建设

临沂市档案馆高度重视电子文件建设,力图根据临沂实际,探索出一条我市电子文件建设之。,临沂市档案馆经过充分调研,积极同市大数据局、市政府文电科等部门沟通协调,组织业内专家就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具体环节、操作可行性等进行探讨。在国家档案局及省档案馆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结合电子政务在我市具体应用情况,制定了临沂市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建设方案。

建设了覆盖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临沂市数字档案馆项目子系统。市级系统覆盖范围包含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105家,系统前端对接市委、市政府等机关单位OA公文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政务服务平台生成的电子凭证,实现实时在线归档管理,后端对接市档案馆实现在线电子文件移交接收管理。通过反复对接确认,与OA建设方共同制定临沂市OA电子公文归档规范,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创性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工作进展。

该项目被评为2020年临沂市电子政务创新应用案例。通过项目实施,临沂市档案馆改变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尝试创新电子文件信息化管理、网络化利用管理方式,电子文件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果,为加快推动我市档案工作数字转型积累了一定经验。

四、优化服务变革利用方式

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发展理念,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数字档案馆的“含金量”。依托局域网,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能够依据各自权限进行录入、接收、查阅、利用、统计、鉴定、编研等档案业务工作,来馆查档人员自助查档效率大大提高。依托政务网,全市实现了电子文件的在线整理、在线归档、在线利用、在线移交等,档案馆与各立档单位之间的档案资源共享效率大大提高。依托互联网,在网站专门增设开放档案“一站式查询”模块,接入了省档案馆档案目录中心,满足了查档群众足不出户查阅利用档案的需求,在临沂档案信息网开设网上展厅、档案文化、档案业务、档案法规等专栏,提高了社会各界档案意识;深化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开展了“馆际联动、远程查档”工作,与省内外35家综合档案馆签订跨馆利用协议,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馆际共享和异地查档,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数字档案馆建设撬动了我市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变革,查阅档案的繁琐、复杂、四处奔波成为历史,数字档案馆利用人次逐年上升。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好数字档案馆,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不断丰富档案数据采集渠道,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和开放范围,拓宽档案利用渠道,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临沂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我市作为革命老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临沂市档案馆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为新时期践行沂蒙精神、加快三个转变贡献档案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