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政务.cn www.saac.gov.cn
热点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热点>热点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浙江省杭州市档案馆:技术创新牵引数字转型 数字赋能推动现代治理

浙江省杭州市档案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围绕以创新为驱动、资源为基础、服务为根本、安全为底线的建设思路,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建成架构科学、管理智能、运维安全的数字档案馆,于20181228日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坚持高位推进

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时任市委秘书长多次关心指示推进工作,在他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市财政拨付10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用于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局(馆)组成工作专班,局(馆)领导统筹协调,各处室协同配合,把创建示范数字档案馆工作与加快档案事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锚定目标、对标对表、合力攻坚,全面细化工作任务和测评指标,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源优化、系统功能升级、保障体系强化、服务绩效提升等方面整体发力,确保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夯基垒台,构筑“四梁八柱”

对照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测评要求以及杭州市档案信息化整体规划,围绕数字档案馆总体构架和规范要求,对数字档案馆的基础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基本构建起三级档案数据管理和利用体系,即内部的“数字档案馆系统”、政务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MS”“电子数据归档系统EDAS”和互联网上依托“政务服务网”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三级数据平台的构建打通了数据从获取归档、内部管理再到外部利用服务的完整路径,为满足数字档案馆各项功能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重抓资源,强化服务基础

建立涵盖全部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其中案卷级数据库共计173.4万条,文件级数据库582.4万条,涵盖全部的馆藏档案。数字化率76.8%。电子文件和电子数据归档方面,截至202112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ERMS)已接收各类归档原生电子公文16万余件,实现对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系统10大类3800多个行政网办事项的电子化归档,归档行政事项办事记录1980万余条,实现归档率100%

杭州市档案馆同时积极推进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重点完成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婚姻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共同富裕示范区、“五四宪法”档案资料等10个专题数据库建设。同时探索运用OCRNLP等技术开展数据挖掘,构建知识抽取模型,形成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专题知识库的基础知识单元。推动馆藏历史档案深度挖掘,并根据红色档案开发、政府信息公开、重大事件记录、历史研究等工作需要形成更多的专题数据库,不断丰富档案数据资源体系。

(四)聚焦民生,提升服务效能

梳理全市范围内各档案馆藏和馆外共计72937项民生档案资源信息,编制民生档案服务指南,同时将各类档案查阅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政务服务网”对外发布,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档案查阅服务。汇总13个区、县(市)在综合档案馆约152万条民生档案数据资源,横向与民生档案管理的市级单位协同,纵向与各区、县(市)档案馆建立联动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生档案资源供给体系,实现民生档案一网查档和电子出证。以查档“最多跑一次”为目标,深入开展“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积极推进个人事项简化办、就近办、网上办,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严抓防范,筑牢安全防线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按照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等文件要求,编制杭州市档案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信息安全管理手册》,指导各处室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制度落地见效。持续改进网络信息安全各项工作,2011年起积极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其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MS、电子数据归档系统EDAS、数字档案馆系统取得三级认证,2021年又针对等保三级系统开展商用密码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安全畅通与信息系统稳定可靠。

二、数字档案馆的后续建设

针对示范数字档案馆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杭州市档案馆认真组织整改落实,补齐短板,深入推进数字档案馆向智慧型数字档案馆方向跃迁。特别是近几年来,杭州市档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巩固提升局馆“一盘棋双加强”的有效运作机制,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档案治理现代化路径和方法,努力构建“数字赋能、多跨协同、综合集成、实时感知、闭环管控”的档案治理新格局,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档案工作整体智治应用成果。

(一)建设数字档案存储中心,全力打造“硬实力”

以建设一流的档案数据中心为目标,2022年杭州市档案馆投入2500万元全力打造“杭州市数字档案存储中心”。数字档案中心采用云原生分布式架构,基于容器(Docker)技术,以“容器化+微服务+运维一体化”理念进行建设。骨干网通过40Gbps高速以太网组网,基础平台采用微服务技术,推动了数字档案中心的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之间的高度集成度,能够充分发挥弹性存储、分布式存储的技术优势,使得整体硬件设置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二)围绕档案业务数字转型,增强管理“软实力”

全面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工作部署,围绕“平台+大脑”“跑道+系统”的要求,按照“一核一库三平台”的建设思路,创新开发“市域一体化数字档案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一核”即负责总体管控的数据治理中心,“一库”即全市域数字档案资源库,“三平台”分别为统一归档平台、工作智治门户和数字档案大数据平台。平台将全市各级档案主管部门、综合档案馆、立档单位的档案工作纳入统一的工作框架和数据标准当中,形成局馆之间、馆际之间业务的协作和管理、数据的统一,以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为导向,能够快速地响应需求端,提供形式多样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数字改革推动工作智治,致力提升“内驱力”

按照“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理念,聚焦电子归档和依法监管两大重点领域,打造杭州档案智治门户。门户与数字档案馆(室)、统一归档平台、证照库等系统对接,自动采集数据汇总计算,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对档案核心业务和行政监管情况进行综合展现,达到以数据驱动治理、以治理提升效能的智治目标。目前,杭州档案智治门户已构建了5类、18项具体数据指标为核心内容的档案数字驾驶舱,其中,75.8%的指标通过自动采集获取,有效提高了档案业务指导和行政监管的精准智治能力。

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行政监管人力有限、业务指导点多面广等问题,开发“立档单位业务能力评价”应用场景。通过自动化采集机关单位档案业务管理的信息,形成评价—反馈—整改—再评价的闭环链路,汇聚形成管理评价指数。“档案进馆一件事”应用场景致力于解决机关单位档案进馆慢、各环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对档案馆核心业务数据的监管,提升档案进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以数据驱动管理、以管理提升效能的目标。“综合归档计划制定”应用场景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推进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的要求,通过业务规则化和制定、报审、应用全过程数字化实现以系统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着力解决立档单位保管期限表制定粗放、档案分类不科学等难题。

(四)全面引入业务中台理念,突出顶层“管控力”

为避免系统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解决系统之间逻辑交叉无法贯通问题,杭州市档案馆积极打造“数据治理中心”。“数据治理中心”突出“中台”设计,通过加强对主数据、元数据的管理,强化对数字档案的前端业务控制,实现全市档案数据标准和业务规则的标准化配置。统一标准和口径,对全市档案资源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实现数字档案的业务规则管理、质量控制、资产管理。

(五)提升数字档案服务效能,积极扩大“影响力”

依托市域一体化数字档案智慧服务平台,在原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础之上构建“查档直通车”服务。“查档直通车”着眼于整合全市14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借助专题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将查档服务自市本级延伸至村社基层。群众可利用“浙里办”在线搜索专题档案数据库或者就近至便民服务中心申请查阅,实现全市域“一点受理,全市通查”。此外,“十四五”期间杭州市档案馆将持续实施档案资源智能开发利用项目,通过故事图集、今昔对比、记忆地图等形式,实现文字、照片、音视频等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和智能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