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政务.cn www.saac.gov.cn
热点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热点>热点专题>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数字档案馆建设典型案例
安徽省黄山市档案馆:数字赋能让档案管理更智慧

安徽省黄山市档案馆是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多年来,黄山市档案馆始终把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的创新动力,在全省较早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1995年启动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2005年开通档案信息网站,2012年开始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2013年建成电子文件中心。特别是近年来,我馆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的要求,结合黄山“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大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2015年启动数字档案馆方案设计,2017年完成项目招标,2018年底建设完成投入使用,2020年10月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测评,被批准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黄山市数字档案馆基于局域网建立了覆盖馆藏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平台,基于政务网建立了覆盖全市数字档案室及区域档案共享利用平台,基于因特网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共形成12个主要系统,满足数字档案馆各项功能需要。黄山市数字档案馆馆藏数字档案资源丰富,包含各类档案目录2182611条,涵盖全部馆藏档案资源;档案全文数字化共计130746卷218932件,1297.45万页,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100%,数字资源总量约15TB。同时,为加快推进全市各单位和各县区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区域档案共享利用,黄山市档案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体系,推动形成了“馆室一体、馆际互联、资源共享、跨馆利用”的良好态势。

一、基本做法

(一)高度重视,省市上下一盘棋。省档案馆领导来黄现场指导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对推进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分别通过人大立法、政协提案等方式,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重点问题解决。市直各部门主动配合,协调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末端落实。省市联动、上下齐心,为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对标优秀,跳出黄山谋创建。为准确理解掌握《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相关指标,我馆调研考察了江苏省太仓市、浙江杭州市、丽水市、衢州市等档案馆,学习借鉴数字档案馆建设先进经验。在创建和申报工作中多次邀请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的专家就测评指标逐条对照系统要求进行讲解和业务指导,科学制订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工作的推进计划。通过考察调研在建设方案中着重创新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实施,同时积极融入本地“数字城市”建设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

(三)围绕中心,突出为人民服务。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有力抓手,坚持与“数字黄山”建设相衔接。黄山市数字档案馆整体方案以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内容、规范、技术标准为依据,深入结合《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十三五”规划》、《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与行业标准,同时充分考虑“数字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海量电子文件归档的严峻挑战,集成建设适应全市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和管理系统,推动实现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促进全市档案工作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服务。

二、建设经验

黄山市数字档案馆建设坚持科技引领,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上全面保障数字档案馆的运用,取得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一)坚持技术强基,确保安全。构建了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3条运行通道,严格执行三网隔离,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审计、漏洞扫描、日志审计等安全设备,保证了信息与网络安全,并按照双机冗余要求配备满足业务需要的交换机、服务器及存储备份设备,确保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二)坚持制度引领,提高质量。我们及时出台《黄山市档案信息区域共享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黄山市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黄山市数字档案资源接收进馆与登记备份数据包技术要求》等相关文件规范。同时利用网络开展在线监督指导,组织力量对进馆单位的档案进行质量检查,坚决做到合格一批、进馆一批。

(三)坚持开门创建,科学推进。黄山市档案馆为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与应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管理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开展前充分征集市直机关档案部门意见,与设计单位进行方案优化,招投标后与中标单位共同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市级评审,保障后续系统研发的科学性、易用性、合规性。在具体实施方面,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要求,稳步推进。

(四)坚持统筹协调,干字当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统筹协调和组织保障。一是召开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工作动员会,动员部署系统建设工作、解读系统建设技术指标。二是分解责任清单,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成功创建。三是馆方与项目研发团队之间遇到问题就及时沟通和分析研究,探索解决方案,使得数字档案馆集成系统平台更具亲民性、实用性。

(五)坚持动态考核,加强推广。市档案馆加强市直单位数字档案移交归档工作督查,开展上门指导,进行点对点服务,同时建立工作群,在网络上进行实时答疑解惑,使每个立档单位档案人员全面掌握电子档案整理归档移交接收工作流程。同时市委办公室(黄山市档案局)发文,对市直各单位数字档案移交归档工作进行督查,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此举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档案室的推广应用。

(六)坚持创新应用,智能管理。黄山市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充分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档案管理系统性创新,是国内首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成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一是利用OCR技术识别馆藏印刷、手写、繁体档案,实现文书档案全文数据化,并支持全文检索。二是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了馆藏音视频档案全文语音转写数据化,并支持全文检索,实现黄山新闻视频全文数据化。三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馆藏视频、照片档案的人物结构化处理。四是利用3D建模技术构建黄山市三个档案虚拟库房,实现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对应关联,快速查询。五是构建统一用户平台,接入黄山市数据局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实现一号通用,进一步提高数字档案馆的安全运行以及数据安全。

三、取得成效

2020年10月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根据《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阅相关文档资料、观看系统演示、进行实地测试等方式对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档案资源、保障体系、服务绩效等进行测试。专家组一致同意黄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系统以“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报请国家档案局审批。黄山市“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的建成,实现了电子档案与实体档案无缝对接、智能一体化管理,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推动我馆迈入智慧化管理新常态。

(一)全面提升系统安全性。黄山市档案馆按照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全面替代的要求,坚持“能替尽替、真替真用”的原则,对改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涉及基础软件、硬件、安全软件等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部分办公设备,全面提升了黄山市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及使用环境的系统安全性。根据《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要求,黄山市数字档案馆着重完善了档案馆保障体系。建立完善了11项机房管理制度,13项设备管理制度,11项安全管理制度,11项人员管理制度,11项数字资源管理制度,5项应急预案,16项数字化工作制度。有效提升了档案工作规范及数据治理水平。

(二)全面实现数字化治理。黄山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数字档案收、管、存、用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市直各部门已全部注册安装了数字档案室,20余家政府部门6800多件电子档案已经移交接收进馆。数字档案馆系统线上线下接收60家立档单位移交的电子档案和数字化成果,试点对接黄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系统,实现我市招投标档案全过程线上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改变传统档案手工检索模式,全部采用计算机检索,同时在系统中嵌入搜索引擎,实现大容量、高速访问的目标,通过系统单次检索查阅档案目录信息计算机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提升了档案查询利用效率。

(三)全面提速便民化服务。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依托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定制开发数字档案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政务数据电子档案资源“收管存用”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带动提升全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坚持与“放管服”改革相衔接,全面开启“互联网+档案管理”模式,推深做实立档单位电子档案在线指导、接收和管理工作,在线接收符合四性检测标准的电子档案6685件,离线方式接收数字化成果64011件,显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能,助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坚持与“融杭接沪”相衔接,加快推广应用数字档案加入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协作机制,“三省一市”异地查询民生档案作为特色服务事项纳入全市服务清单管理,长三角民生档案查阅利用率显著提高,为实现民生领域率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出了档案贡献。

下一步,黄山市数字档案馆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准确把握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创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局面。继续加强数字档案馆基础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数字档案馆资政育人、传承文明的水平,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新时代档案工作在守正中续写新篇章,在创新中实现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