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档案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宗旨,以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为中心,突出传统管理与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相结合、现场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区域性联动与一体化发展相结合,于2023年正式被国家档案局批准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
一、数字档案馆创建情况
(一)围绕“一个目标”,坚持高位推进建设
“十年磨一剑”,遂宁市推动数字档案馆始于2011年,经过10余年努力,遂宁市档案馆在场馆建设、设施设备、档案资源等方面达到创建“全国级示范数字档案馆”的准入条件。2022年9月,《遂宁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同意,进一步统一了全馆上下开展创建工作的思想共识。一是加强领导抓统筹。成立“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由分管市级领导任组长,市档案局、档案馆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定期组织研究创建进展,及时破“难点”、疏“堵点”、消“盲点”。出台具体工作方案,以“责任制+清单制”明确责任和具体要求,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二是强化协同聚合力。加强与市委绩效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经信局等部门沟通协作,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我市“智慧遂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将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完善机制促规范。建立健全档案数据审核机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坚持运用逐卷、逐件、逐页的全方位、全覆盖数据审核模式,推动档案数据准确率达99.9%。结合遂宁市实际,研究制定《数据资源管理制度》《档案接收质量标准》等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监管的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四是优化服务保测评。为切实做好现场测评服务保障工作,一方面协调电信部门开通高速宽带,确保视频、音频信号能够实现同步稳定传输,另一方面协调遂宁传媒集团安排经验丰富的记者和专业设备,保证现场画面快速精准切换,为线上专家提供良好的交流体验,有效确保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测评。
(三)聚焦“两个关键”,夯实创建主体内容
对标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深入查找在基础设施、软件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集全馆之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项销号,达到测评要求。一是聚焦硬件建设“关键”,全领域提高设施性能。始终将基础建设置于档案事业的关键位置,坚持面向未来,确保场馆建设、设施设备等基础条件适应未来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中心机房参照B级标准建设,实现整体电磁屏蔽,铺设全钢静电地板,配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温湿度调控系统、气体消防灭火报警系统以及双路供电和UPS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安装新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防雷设施,多系统的协作全方位确保了机房设备以及数据的正常运转和安全。网络主干线采用光纤连接,服务器、存储、核心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冗余。配备视频采集器、多媒体非编系统、音视频转换设备、备份一体机、磁带库等设备,充分满足数字资源采集备份需求。二是聚焦软件建设“关键”,全流程提升系统功能。局域网建立数字档案馆平台,采用虚拟技术构建档案资源总库、管理库、利用库和长期保存库,采用镜像技术实现资源总库和管理库数据实时同步。系统嵌入智能接收策略、智能开放审核和语音检索等智能应用,有效实现档案的智收、智管、智存、智用。政务外网建立馆室一体化平台和档案综合应用系统,馆室一体化平台与遂宁市OA系统对接,实现电子文件在线收集、整理、归档和电子档案在线移交与接收、在线监督和共享利用,目前已与95家市直立档单位完成对接。互联网建立门户网站、网站网页采集系统、开放档案查询系统、档案捐赠系统和“遂宁档案”APP,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厅,形成多渠道、多终端、多形式的档案利用体系,大大增加了档案服务社会的渠道和受众面。
(三)坚持“三种思维”,推动创建提质增效
坚持转变思维习惯、突破思维定势,强化问题导向,不断以思维创新引领工作方式创新,推动创建工作持续走深走实。一是坚持“对标思维”补短板。坚持走出去开眼界、找标杆、取真经,组织考察组前往成都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省内外具有成功创建经验的档案馆开展对标学习,及时完善创建举措、管理机制。同时积极邀请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二是坚持“开放思维”优服务。积极整合档案利用系统,加快实现后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运维,更好服务全市中心大局、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广大群众需要。其中,“民生档案查询系统”通过政务云延伸至全市各县(市、区)档案馆,实现档案资源馆际共享利用,以“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开发“开放档案查询系统”和“遂宁档案”APP,为开放档案利用、档案宣传、在线档案捐赠等提供了优质便捷服务;建立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红色档案等专题资源库,为档案的编研宣传利用提供了更为精准丰富的数据支撑。三是坚持“底线思维”防风险。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推进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并重、线上安全与线下安全并行、馆外安全与馆内安全并轨,坚决杜绝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局域网与政务外网、互联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确保网络绝对安全。深入实施档案安全策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控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安全管理,通过教育培训、监督检查、考核问责等方式督促工作落实。采取管理库镜像实时备份、备份一体机滚动备份、通用型数据备份、异地备份等多形式、多介质备份策略对档案数据建立“副本”,确保档案数据得到全面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数字档案馆后续建设
在成功创建的基础上,持续在档案资源建设上不断规范、在档案服务功能上不断拓展、在档案服务绩效上不断突破,努力打造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示范样板,奋力彰显遂宁档案新担当、创造遂宁档案新作为、展现遂宁档案新风采。
一是在系统创新上求实效,从传统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根据专家意见和用户体验反馈意见,我们持续完善系统功能的同时,将在智慧归档、智慧编研、多模态检索和多形态的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与接收工作等领域积极探索,通过AI大模型赋能,实现文档、图像、音视频的智能化管理与高效利用,从技术层面解决当前档案资源“收、管、存、用”各个环节的痛点和难点。
二是在数字转型上求实效,从档案数字化向档案电子化转变。推进电子公文归档工作,馆室一体化平台与电子签章系统的对接,启动档案“单套制”接收试点工作,与各立档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协作机制,明确电子文件在线接收标准、流程和时限,融入AI鉴别技术,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单套制档案接收夯实基础。
三是在资源共享上求实效,从被动提供向主动服务转变。加强与各县(市、区)档案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扩大共享资源内容,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政务外网、互联网等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是在安全防范上求实效,从实时防御向预警监测转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严格制定网络信创项目方案,有效推进局域网设备国产化替代工作,全面防范档案数据被窃取和泄漏。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