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武威市档案馆对部分馆藏民国档案开展抢救性修复,目前已完成近2万页。受损档案经修复后实现纸张平整、字迹清晰、质地稳固的效果,原本濒临损毁的档案得以完整还原。
据统计,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4000多卷,涉及民国时期武威地区的农田水利、文教卫生、社会生活等方面,记录了民国时期当地的社会发展全貌,是研究民国时期武威地方史的重要原始资料。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档案出现纸张老化脆化、霉变、字迹褪色模糊、边角破损等问题。
市档案馆精心部署修复工作,从技术、人员、管理3个方面筑牢保障。在技术层面,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可逆性”修复原则,通过除尘清洁、去污去酸、虫霉防治、修补加固、托裱装订等流程,既最大程度保留档案原始风貌,又增强纸张韧性和耐久性。在人员层面,组织技术骨干赴甘肃省档案馆跟班学习,开展内部实操技能培训,提升修复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准规范。在管理层面,建立“专人跟踪、实时监督、层层把关”工作机制,详细记录档案从接收、整理、装订到每一道修复工序中的状态,并定期开展质量抽检,确保修复后的档案符合标准。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