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国家档案局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国家档案局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作者: 来源: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 2018年03月27日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编制,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以下简称查阅中心)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711日起至20171231日止。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在国家档案局政府网站(http:// www.saac.gov.cn)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疑问,请与国家档案局办公室联系。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55605200

按照《条例》的要求,现将2017年度国家档案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公布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国家档案局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丰富信息公开内容,健全信息安全通报机制,提高信息公开质量,提升查阅中心口碑,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效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

2017年,我局统筹运用发布会、新闻专栏、档案展览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发布重要信息。正式出版《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第二辑(70册)并举行新书发布会,邀请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前,举行《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21册)、《拉贝日记》(6册)两套影印丛书首发式,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反响热烈;协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拍摄《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特别节目》——《拉贝日记》入藏中央档案馆专题新闻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参与“档案君”网评账号的选题策划、文稿撰写、档案查用等工作;配合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英雄烈士”网上宣传引导专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挖掘馆藏资源,筹备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与北京市西城区委合办“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光辉历程档案文献展”,与上海市档案局合办“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展”。另外,“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中国档案珍品展”等多个展览在全国多地巡展。

这些信息发布举措,不仅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而且适应信息传播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受众广的优势,扩大了信息发布的受众面,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影响力。

(二)健全档案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机制

制定《档案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规范》,对需承担的责任和信息通报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已建立的信息通报平台多次发布网络安全预警信息,在2017年“一带一路”峰会期间、十九大期间制定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实行7×24小时值班,圆满完成机关及档案行业信息安全报送任务,受到了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表扬。

(三)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管理与服务

查阅中心工作人员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为查阅者答疑解惑,帮助查阅者依法依规查阅文件、合理维权。

1.努力学习,提高服务能力。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等理论和书籍,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丰富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主动与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网站工作人员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优化升级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查阅效率,得到了查阅者的一致好评。

2.拓展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查阅中心工作人员在提供现场咨询、查阅服务的同时,还向查阅者提供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的远程查阅服务,认真对待当事人的申请,对相应问题予以解答,满足公众“点菜式”的查阅申请。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新近公布的法律法规,及时予以关注,提前了解相关动态,以便第一时间满足查阅者的需求。同时,扩大报刊杂志的征订范围,为查阅者了解党报党刊和时政信息提供便利。

3.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查阅中心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对于群众来信、来函,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以规范方式处理,按照规定时限及时答复信息公开申请者。当查阅者只讲述其遇到的问题而无法准确提供所需文件名称时,根据其提供的有限线索,耐心细致帮其查找所需文件,尽量满足查阅需求。如果在政府官方网站确实没有查到所需信息,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建议查阅者以依申请公开、到其他档案馆(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

(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机制,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2017年,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结合自身行政许可工作实际,制定《国家档案局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规范》,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流程及服务,明确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优化网上审批流程,完善各项行政许可文书,以改进行政审批工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档案工作提质增效、服务社会提供保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文件类信息情况

国家档案局在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主动公开文件8件。其中,会议类1件,占总数的12.5%;档案宣传工作类1件,占总数的12.5%;向有关单位、部门征求意见类1件,占总数的12.5%;评选、竞赛活动类2件,占总数的25%;机关事务类3件,占总数的37.5%。具体情况如下:

1.公开了会议类文件,如《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文件的通知》等。

2.公开了档案宣传工作类文件,如《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2017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等。

3.公开了有关征求意见类文件,如《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征求〈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等。

4.公开了评选、竞赛活动类文件,如《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优秀案例评选的通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的通知》等。

5.公开了机关事务类文件,如《国家档案局2016年度部门决算》《国家档案局2017年部门预算公开》《国家档案局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

(二)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情况

在国家档案局政府网站“公告通知”“要闻”等栏目、中国档案报头版、《中国档案》杂志的“国家档案局传真”等栏目,及时对外发布重要信息。

1.服务大局类,如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中国档案报头版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刊登十八大以来档案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以及取得的非凡成就;配合重要纪念日,推出纪念建军9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等有分量的专题系列报道。

2.业务指导和宏观管理类,如印发《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地行政执法检查“回头看”报告、加强汛期档案安全保管、2016年度档案统计年报和部门服务业财务统计工作安排等信息。

3.档案科技管理工作类,如印发《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2017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的通知,召开科技项目立项评议会议的通知等信息。

4.档案行业综合类,如出版《中国档案年鉴》20132014卷,公布2016年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中国档案年鉴》20052012卷中“档案统计资料”电子版内容等。

5.人才队伍建设类,如做好2017年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的相关通知,举办《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培训班、电子档案管理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培训班等通知的信息。

6.外事工作类,如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第十三次全体大会召开、中俄档案合作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世界记忆项目北京学术中心启动、“中蒙关系19492016档案展”举办等信息。

7.澄清事实类,如对盗用国家档案局名义编写书籍、私自将国家档案局列为展览指导单位等虚假信息及时予以澄清等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负责现场办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事项。

(一)申请情况及申请处理情况

本年度受理依申请公开国家档案局政府信息26件,其中2件不属于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范围,3件政府信息不存在,其余21件由于申请信息不完整,要求申请者补充信息,申请者未再提出申请。

(二)申请行政复议及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本年度共接到行政复议3件,已按照程序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对人。

本年度未接到行政诉讼。

四、查阅中心工作情况

2017年,查阅中心共接待查阅者911人次,向查阅者提供政府文件材料3932件(份),打印(复印)文件38849页,收到群众感谢留言89条、锦旗2面。全年共征集和接收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18个单位发来的政府公报、公告共计196件、276份。

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我局未收取任何费用,不存在违规收费问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资源和公开渠道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改进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档案局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各有关业务部门对档案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提高经办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监督评估行政许可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持续提高审批质量。

二是全面优化机关门户网站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公开平台作用,整合优化网站栏目,增强信息发布、文件检索等功能,完善公众互动、在线办事功能,进一步扩大门户网站影响力。加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设,方便公众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政府信息。

责任编辑: 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