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档案  墨香点点唤醒尘封的记忆
走进档案  墨香点点唤醒尘封的记忆
作者:侯颖 来源: 2014年10月17日

    档案是过去的真实回放,是收集起来的记忆片段,是映照历史的一面镜子。档案如山,由千百年的粒粒尘埃厚积而成。档案如海,汇集着大千世界里的千姿百态。档案更是一部历史巨著,一页页的记载着无数的曾几何时、历数着年轮上的故事。档案,它更是一条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记得我刚参加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日子里,我最先接触到的便是那堆积如小山一样的各种档案材料。那时的我每当走近档案柜,拿出那一摞摞、沉甸甸的档案盒子,翻开那一页页略微泛黄的纸张,看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文字,带着些心浮气燥的情绪一目十行,想当然的认为这些都是过去时了,跟现在的工作能有多大的联系呢?看不看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看它们我就工作不好了吗?日复一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才发现工作中无从下手的情况也多了起来,那时的我真是很焦急,经常做了很多工作,但最后还是没有明显的效果。我的信心在一点点被摧毁,意志也一点点被消磨。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却苦于找不到门道。

    某一天社区打扫卫生,一阵浓郁的樟脑丸味道牵引着我的嗅觉,我轻轻地打开档案柜,一排排整齐的蓝色的档案盒显得格外惹眼。此时,我是像在图书馆里一样,用我的双眼去搜寻浩瀚的档案,探索起了档案中的秘密。先是从残疾人的基本残疾类别、等级信息资料开始,紧接着是残疾人家庭人口及收入资料再到残疾人的康复阶段档案等等……我慢慢沉浸其中,没有了当初的心浮气燥,这时我才发现,这些档案就是指导我做好各项工作的一本“说明书”。一时间勾起了我年轻人的不服输的精神,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份工作,要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拼搏才是一位年轻工作者应有的本色,懦弱、退缩为人不齿,是工作,我就得把它干出水平。

    从现在起,不能再让那些档案静默的束之高阁,我一定要让它们绽放出无限的辉煌。当我在这些档案的帮助下,日渐融入到这份工作中,我才知道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对残疾人工作的重大意义。

    记得,有一次街道下发申请轮椅名额的时候,我会以最快的迅速检索出符合申请条件的下肢重度残疾人名单;等轮椅下发时,我会在庞大的等待领取的人群中认出哪些是我们社区的残疾人或是残疾人家属,带领他们自觉组成一队,有秩序的取回他们期待以久的轮椅。不会再像刚来时那样,一接到要上报轮椅申请名单的工作时,认不清哪些人是上肢残疾、哪些人是下肢残疾,心里急得直打鼓,向社区里工作多年的同事问东问西仍不得要领,忙了大半天还是一团糟的工作状态;到了领取时更不知道谁是我们社区的残疾人或是他们的家属,双手高举写有社区名子的大纸板,满嗓子的吆喝,窘态百出……现在每当回想起那时的我,仍觉得好笑之极。

    还记得有一位患有严重脑梗后遗症的老人,他的老伴儿来到我们社区,拿出了老人病例和身份证与户口本等证件找我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我核对完所有信息,留取了证件复印件后,马上找出申请表,一式两份的帮她填好一些基本信息,在告诉了她办理残疾证的指定医院后,因看到她的年纪大了,便建议她在取证时最好让家里的年轻人来取就可以了,炎天暑热的就不要亲自折腾一趟了。这位大娘也非常认可我的说法,便把老人侄子的手机号码等信息告诉了我,说那天会让他来取证。一个多月后残疾证下发到了社区,我给他的侄子打了电话,在验证了老人当时留下来的信息后,便把老人的残疾证给了他,并随手拿出残疾证领取档案薄,让他在上面签了字并记录上了领取日期。

    事隔几个月后,这位脑梗后遗症老人的老伴儿又来到了社区找我,情绪略有激动的质问我,残疾证怎么办了都快半年了,还没办下来呢?是不是把我们办理残疾证的资料给弄丢了呢?她还说丈夫平时的脾气就不好,要不是因为他这个急脾气也不会得上脑梗,那时为了办理残疾证,在医院做各项检查时已经是相当的不耐烦了,这要是知道把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得来的资料给弄丢了,真是不敢想像会被气成什么样子。当见到这位大娘的时候,并且当听到办证人的姓名时,我脑子里的确留有给这位老人办过残疾证的印象,但至于具体的一些办证时间和领取信息就有些记不太清了。我一边安抚着大娘的情绪,一边找出了残疾证领取档案薄,按照姓名索引,找到了李大爷的名子,为大娘读出了上面的残疾等级信息以及领证日期和领取人亲笔填录的领取信息等,大娘这才捂着额头,不住的说道:“是了、是了,当时你还说我的年岁大了,腿脚也不灵便,等残疾发下来不如让家里的年轻人来领取吧……我现在终于想起来了,但我们的儿子外地工作一时半会儿的也回不来,我只好把他侄子的电话告诉给你。事后啊,天天照顾你大爷,洗洗涮涮的锁事一多也就忘了让侄子领证这回事,直到昨天我看我们楼的邻居领回残疾证,才想起老头子的证还没有个消息就着起了急,听你照着那本子一念道,我才完全想了起来,本来是你照顾大娘年岁大了,结果我刚才还用那样的语气跟你说话,真是不应该!我这就去我侄子家要证去,真是的,都把证领回来了也不跟我说一声。你看,大娘这事儿办的……”

    我笑着安慰着大娘道:“大娘,没事儿的,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残疾证找到了去处就好,您不用亲自到您侄子家去要证了,我这就给他打个电话,让他把大爷的残疾证给你送到家去!”打通电话后,我才了解到原来大爷的侄子把证领回去后,便接到了单位让他出差的任务,他把残疾证往家一放,打算出完差后再给大爷家送过去,结果出差回来后就把这事儿忘在脑后了。就是这样一本普普通通的档案在转瞬间化解了工作上的矛盾,提升了我的服务质量,也让老人家放下了心理负担,满意的走出社区,回家等待侄子把办好多时的残疾证送上门。

    我不仅通过档案中的照片和文字逐渐认识了我们社区的128位残疾人,还熟悉的了解到哪些残疾人是低保家庭,哪些低保残疾人家中的有正在读大学的孩子,需要社区帮忙联系资助以此完成学业等一系列的重要信息,并且自从认识到了档案的重大好处之后,养成了档案信息随时更新、大事小情随时记的好习惯,对刚入手的档案做到随时接收随时登记录入,第一时间完成档案的装订、整理、复印、存档,不再堆积工作然后突击解决。慢慢的手头工作越做越快,且做起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本看似普通的档案,使我得到了成长,使我变的更细心,更有耐心,懂得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乐趣,懂得了再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些感悟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给我莫大的帮助,这份感悟会伴随我的一生,让我有信心干好我以后的工作,在拂去尘土的历史资料中寻找生命的轨迹并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