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当我对“档案”为何物还懵懵懂懂时,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招生人员“档案工作在军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句话,令我豪气大发,不顾该院在广东省只招一名女生的严峻形势,郑重承诺:“咱上海见!”,最终以高出重本分数线50分的优异成绩被优先录取,从此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曾后悔,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档案”是与“陈旧、保守、落后的东西”划等号的,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广东,改革开放的春风正率先劲吹,作为这一代的天之骄子,都豪情满怀地希望自己所学的专业能率风气之先、与世界接轨。
但,四年的大学课程让我明白了:档案是历史,但又不仅仅是历史。档案是厚重的,它是文化发展的基石;档案是延续的,它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档案是与时俱进的,它是现代社会中各种真实信息的归宿。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产生的方式方法、传播途径、存储介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的概念不断丰富着,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数字档案,档案家族的新成员不断产生。作为一名档案人,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要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很多专业都还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时,我们档案专业的学员却可以天天上机操作,羡煞旁人。
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军区档案馆,来到了当时整个广州军区机关最新、最现代化的大楼,里面的计算机设备是绝大多数部队所望尘莫及的,我的身上,承载了无数人艳羡的目光。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我率领一班女兵,用现代的计算机,在抢救历史的档案。档案工作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九五”期间,军队档案工作实行升级达标,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广州军区档案馆以总分并列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全军一级馆的称号!档案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保护技术先进了、查阅利用快捷了、服务利用远程化了。“戴着一副老花镜、拿着一支笔、在纸上抄抄写写”的档案利用者的形象慢慢消失了,档案从以前神秘的高墙深院里走了出来、从威严的机关单位里走了出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进了百姓的生活,利用档案撰写史料、维权、建立家庭档案等越来越普遍,甚至查阅档案满足好奇心的文化休闲也出现了。档案的价值不断得到发挥,档案人的价值也在不断增长。仍清晰记得,当年,我从一堆堆待销毁的档案中,为一位老干部找到了他久寻未得的被批准离休供养的文件,他的儿子对我们千恩万谢,那位年迈无法前来的老干部,亲笔给我们写来了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还记得,在国家形势紧张的时候,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档案,为军事斗争准备作贡献……
2005年转业到黄埔海关,二次择业,我依然选择了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设计的新档案库房建成了,至今,这个库房仍被前来参观过的海关及地方同行所称赞。纸质档案的信息化扫描、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完成了,全关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档案查阅利用效率得到了数十倍的提高,档案原件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档案工作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档案利用高效快捷了,但档案泄密也更容易了,而且泄密后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程度更深、后果更严重,档案保密工作的难度空前加大;数字信息复制、修改简易了,有效保证数字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的难度加大了,档案鉴定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数字信息删除销毁简便了,对档案的保管保护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的多套保管异地存放、档案的容灾备份被提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了:要有文化的积淀、要掌握信息处理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而且还必须与时俱进,做到信息技术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就要发展到哪里。于是,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了档案工作者重要的内容、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成了必然:主动作为、前端控制、信息开发、数据分析成了档案工作者口中的常用词,既要学好档案管理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海关业务成了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为此,我来到了海关档案产生的第一线——海关的业务现场,解决与档案形成领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做好总关档案工作的同时,全关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工作同步加强:从2006年开始,总关档案工作每年获评省直单位档案工作优秀等级;2009年,全关三个署特级单位顺利通过了海关总署的复查评估,保持了署特级单位的荣誉。当看到海关人员利用单证档案为国家追缴了应征的税款、当看到缉私人员利用海关档案有力地打击了走私违法行为、当看到各级海关人员利用档案信息为海关中心工作服务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档案人的那一份荣耀和价值。
档案工作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同时又推动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与档案有着不解的情缘,我与档案工作共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