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爷爷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这个故事,让我走进了档案并与之结下了情缘。
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爷爷就读于合肥林业学院。当时因为家庭成分问题,爷爷毕业就被分配到安徽省寿县的寿西湖农场。后来他在农场开辟了许多苗圃,并到苏州购买了一大批经济价值较高而且又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水杉树。就在这些树苗长到有一人高的时候,文革开始了。爷爷因家庭成分问题加上本人又是知识分子,所以他也成了被管制的对象。当时的红卫兵们说爷爷是军阀势力残余,假借采购树苗贪污公款,对他五花大绑,给他坐“喷气式飞机”进行批斗。就在爷爷饱受折磨的时候,农场的一名会计(爷爷的朋友),却拿出了当时爷爷购买树苗的所有明细账本,经过核实后,爷爷的罪名终于洗脱了。现在想想,正是爷爷工作的认真负责,会计账簿才保存完好,要不然他的命早就交给了那个年代。当时我还小,只知道是这些账本本救了爷爷的命。直到后来我走进档案,才真正明白救爷爷的帐本本其实就是会计档案。从这以后,我慢慢地产生了新的认识,便开始对它一往情深,与之结缘。
在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就是因为爷爷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安徽大学档案专业。其实档案专业是一个冷门专业,很多人都不理解它,认为我选择的档案专业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问题。可是,我却依然决然的选择了它。正是它,让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是它,帮爷爷洗脱了的“罪名”;是它带给爷爷重生的希望。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更加懂得档案是什么,档案是一座山,由古及今地积淀着历史尘埃;档案是一条河,由远及近地流淌着世间记忆;档案是一部尘封的书,一页一页地记载着人文故事;档案是一根链条,串连着过去和现在。
当我走进铜陵有色档案馆之门,那一堆堆归档的文件材料摆在我的案头,让我又一次地感受到档案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在我还没有完全领略到这些档案的墨香浓馥,便意识到大学四年的档案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真正的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让我有点无所适从。为此,我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经常向身边的的档案前辈们请教,从基础工作做起,学分类、整理归档,会保管、开发利用。通过4年的认真努力,我已经能独立的开展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式新任务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坚持学习,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我将公司历年来的历史的照片和实物奖牌等进行数字化后上传、挂接到铜冠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司各项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
在四年的档案工作中,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一位前辈,让我真正体会到企业档案工作者的不易,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让我再次地体会到我对档案工作的独特情感,这位工作中的领导、生活中的长辈,她从档30多年,为了所学专业,将自己的青春岁月无私地奉献了铜陵有色档案事业,她的敬业精神不仅激活了隐藏在我内心多年的潜能,使我不再懈怠,不再放弃,为我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她经常语重心常的对我说:“既然你选择了档案,就要把它当成事业来做,可不能把它仅当成一项工作去完成”。她的这番话更加激励了我从档的决心。档案就像我的一位老朋友,深深地走进了我的内心。我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肩负到底,并以此为荣,终生相守,在档案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立足平凡创非凡。未来,我将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与档案战线上的兄弟姐妹一道,共同开创有色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终此一生档案情,梦萦环绕档案魂。我将一生守护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