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廉洁自律档案管理的思考
完善廉洁自律档案管理的思考
作者:马建平 来源: 2014年10月16日

    廉洁自律档案是对领导干部党风党纪、廉洁从政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真实记录,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监督权力滥用的有效举措,能有效保障监督干部履职安全,也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廉洁自律档案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存在,而是要通过管理和运行,把这种存在的“死”档案,活化成一种机制,廉情预警机制,监督和约束权力运行的机制。不然,必会重蹈诸葛亮复辙,失了街亭才想起先帝曾在马谡的“档案”里批注:“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大呼后悔,却为时晚矣!

一、廉洁自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相关数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天有396名中共党员和公职人员受处分,每两天有一名厅级干部因腐败受到查处,每月有一名省部级干部“落马”,2014年6月竟然有2名副国级干部和4名省部级干部“落马”。我们痛定思痛,发现廉洁自律档案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在某些方面,廉洁自律档案根本就丧失了其基本的功能和作用,甚至成为了一些贪官污吏们的“遮羞布”“挡箭牌”。

(一)建档和管理中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对建立廉洁自律档案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消极;二是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思想,持观望的态度;三是有些单位虽然已经建档,由于对廉洁自律档案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持无所谓态度,热情鼓呼者多,精细研究者少;四是档案利用上“两张皮”,干部廉洁鉴定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上挂钩不够。

(二)档案内容上“假、大、空”

一是避重就轻,夸大成绩,把廉洁档案变成歌功颂德的功劳簿;二是主要的材料来源是个人的申报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情况,失之偏颇在所难免;三是对材料缺乏认真鉴别,有些材料来源不明、内容不实,实事求是不够,是非不清;四是现行档案的主要内容和监督的范围解决的仍只是工作圈的问题,忽略了社交圈、生活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监督工作的死角,留下了腐败滋生的空间。

(三)缺乏动态管理

一是廉洁考核存在形式主义,部分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材料无法及时补充到档案中,造成档案记录与真实情况的脱节,特别是应对反腐浪潮的“新型抗体”——“裸官”一旦违法,其最主要的表现即为隐瞒不报或者低报境外财产,既而“亲属先行-资金转移-择机外逃”,如何把反腐的关口往前移,对“裸官”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廉洁档案制度建设跟不上步伐;二是缺乏统筹、协调、联动的监督工作机制与监督信息和监督成果共享机制,相关信息不能及时补充到档案中;三是中央密集出台的“八项规定”“反四风”等文件精神,没有落实到制度中、落实到监督上、落实到档案里,在实际贯彻执行中存在差距。

二、完善廉洁自律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建设廉洁自律档案的重要性

1、建立廉洁自律档案既增加了档案内容,也提高了档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主动服务的能力,还提高了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加关心、支持档案工作。

2、廉洁自律档案的建立,既可以一人一时一事去评判其品行,还可以对干部德、才、能、绩、廉等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了解,是连续开展党风廉洁建设工作必须查考的凭证,也能有效防止选人不准、用人失误和查用脱节现象的发生。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裸官等6类干部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彻底将裸官等从干部选拔任用中剔除出去,对裸官等的界定需要廉洁档案做“第二身份证”。

3、通过建立和完善廉洁自律档案,使干部时刻保持一种警惕性,哪些事可为,哪些不可为,心里有本“明白账”,从而做到防微杜渐,为干部设置了“廉洁墙”,筑起了“防腐堤”。

(二)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确保内容真实、客观、全面。

1、廉洁自律档案要全面反映需要监督的所有主体及全面的情况,更要涵盖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全方位的评价。因此收集内容要包括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贯彻执行《廉洁准则》的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书面情况报告、“三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廉洁考核、考察情况、廉洁从政奖惩情况、家庭廉洁情况、外出情况、廉洁从政的其他情况等,还要拓宽收集面,如调查报告、数据统计、手册、汇编、汇集等材料。

2、廉洁自律档案相关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应当完全可靠,需要真实将干部个人在相关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中的行为及其可靠性展现出来。因此,制定廉洁自律档案分类大纲、保管期限、鉴定制度、销毁制度、借阅和利用制度等,构建一个完善的廉洁自律档案管理体系,做到依法治档,确保档案真实性。

3、建立信息资源联动网络平台,灵活运用“三结合”方法收集材料,定期收集与跟踪收集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强调相结合,全面收集与定点收集相结合,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全面。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扩大信息资源的存储范围,及时做好网络归档和脱机载体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使档案管理更加及时化、信息化和广泛化。

(三)加强信息预警,实现廉洁自律档案动态管理。

1、必须建立廉洁自律档案补充更新制度。由于廉洁自律档案的动态性,决定了廉洁自律档案总是处在不断的补充更新之中,补充更新时同样需要对材料进行有无保存价值和真实性的鉴定。

2、对廉洁自律档案进行合理的传递。在廉洁自律档案建档对象工作或者是职务出现变动的情况下,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将其所对应的廉洁工作档案传递至新的主管单位,并做好与新单位党风廉洁自律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联系与沟通。传递的过程当中,避免通过邮寄或者是本人携带的方式传递廉洁自律档案,应选择机要交通传递以及专人送取传递。

3、建立监督信息和监督成果共享机制,各种监督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及时发现和掌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准确把握廉洁建设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纪检、组织人事、财务、审计、档案等部门通力合作,收集更真实的信息,明确责任,突出工作中的建档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干部的任期中审计结果补充进廉洁档案,离任时依据廉洁档案记录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考核,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情况最终形成对监督个体的客观评价,及时反馈到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监督成果共享机制。

责任编辑: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