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摊开泛黄的时光
历史苏醒
1883年武林的面容
被一条裸铁线改写
八百里路云和月,报线
悬空在古越的惊愕里
常常,我的思绪铺垫在字里行间
草垛般的档案漫过我所有的杂念
……
燠热的暑夏,因通志行业卷编纂工作,我盘桓于省档案馆和电信文史中心,索卷阅卷,审校考订,在“卷帙浩繁”里探矿掘宝。
壬辰年暮春始,我埋进故纸堆,穿行于浙江电信煌煌阅历里,赏时代变革中互联网潮起潮涨,看战乱频仍里无线电峰回路转。清末刚劲的纸背透出帝制的严苛,民国粗砺的黄卷承载着“血与火”的片断,新纪元信息库驰响进军信息化的鼓角。每每在文化遗产里游目骋怀,当温暖的手指在纸间疾走或徐行,我听见时间的渡口时而浅水淙淙似琴瑟共鸣,时而湍流奔涌如惊涛拍岸。
壹
每当我伏案推卷,浙江电信130年每个精彩瞬间的插曲,每个历史转型期的聚焦点,每个跬步般的跳跃,每个阶梯式的提升,都让我感慨良多,心中的敬畏油然而生。我敬畏历史敬畏先辈,敬畏那些在艰难险阻前不屈服不懈怠的拓荒者。我看到1883年裸背的“线丁”扛着裸线,在钱塘在鉴湖托起铁线,让灵越大地首条报线千里逶迤,开浙江电报之肇始;我看到国难中通信人冒着日寇的炮火负重涉远抢运器材,保护电台、总机那些电信“家底”飘零转徙。
我一次次抚平黄页的翘角,却无法揉平内心的波澜。那些你删不掉的苦难,那些你躲不开的血腥,让你记住了两个名字:陈师正和蔡庠(注1),记住了“膏药旗”欠浙西电信人75年的老账。当沾满碎片的机工、电报员在轰炸后的瓦砾与断梁的厄运里站起,当空山中缄默的禅寺回响急促的电波,血雨腥风中电信“网事”被记录在粗糙的“简牍”里——架设线路的木杆缺乏,铜线缺乏,煤油缺乏,发讯机缺乏,阻容器缺乏,电报纸缺乏,机关口粮只剩20天,历史似乎想要颠覆“天无绝人之路”这条古训。
掩卷俯首,回望硝烟弥漫的故园,我仿佛看到70年前的浙江电信壮士在撤退中坚守,在坚守中急救,架杆设线“疏浚”报话。这样的悲壮,这样不甘沉沦的生死和傲然风骨,让我频生敬意。毋庸置疑,电信业攻坚克难的发展进程,是与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基因相契合的。
我记得日本战犯东条英机曾狡辩说:日本在支那是帮助建设,是共建东亚共荣。但数百卷蒙难期的档案明晰地告诉我:日本之于中华,有一种‘帮助’叫破坏,有一种‘共建’叫杀戮。借用中国一位学者的话说:我是淌着历史的血污读完这段历史的。
“档案的其中一个功效就是引领后人对历史的导读”,某天一个从上海赶来查档的老者对我说。他告诉我他岳丈(雅量的知名人士)73年前惨遭日军杀害,但他想和妻子在有生之年找到原始记录以昭示儿孙。午后老人在省档案馆找到当年刊发他岳父和和同僚被杀的报刊——大半版文字配加图片,那些雅士的雅量终究没有打动屠夫们中止杀戮。
看来,档案是历史忠实的记录,也是一帖备用的清醒剂。这让我想起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告诫:“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贰
记得初始曾因挂念家乡的爆虾葱蟹,曾因编撰工作多重压力而心力不支;个人的渺小,历史的雄阔,这种巨大的反差令我想背转身朝大海的方向回家,决绝地不再看历史一眼,不再看岁月的跌宕起伏。但许是使命感,许是后继者对先驱者的景仰,我想退却的念头没等到潜滋暗长就稍纵即逝。
两年来,在波光潋滟的西湖边,我调整心态“拆卸”压力,在靠近西子的桨声帆影里,任百年电信史将我浸染。我越来越享受与历史馈赠(注2)相互占有的快乐,每当与酥脆或洇湿的旧宗相遇,每当与珍品、孤本“邂逅”,发现早年浙江电信大事、要事的来龙去脉,我如获至宝。
“东风好借力,正是扬帆时。”对比百余年库存的浙江电信经营数据,我看到通信这条“巨舰”正是借改革开放之力,快速驶入辽阔的航道。一张轻盈的光盘,帮我解读了创新机制下一部奋斗与崛起交融激荡的浙江通信史: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向往,到“昔日王谢堂前燕”(电话)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浙江山区、海岛信息不通咫尺天涯,到如今“三网融合”(注3)让地球变成村庄,信息畅通天涯咫尺;从怀揣一部手机成梦想,到全省常住人口人均拥有1部以上手机。互联网更是拓展了数据通信的多纬空间,几乎让许多创业者须臾不能分离,人们在网上交流,网上从业,网上购物,网上休闲,农民在网上卖大米卖杨梅卖山菇卖自制的钢琴都已是常事。互联网的“助推器”作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创业就业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生活习性,也改变了档案保管靠纸质,档案检索纯手工的沿袭。
我愈来愈觉得对百年电信的追本溯源,还原浙江电报电话迂回曲折的史实,写实改革开放后电信前沿技术突飞猛进的演变,对历史对后人都是绝好的交待。恰如西湖在杭州人的骨子里一样,浙江电信的一些重大事项、重要数据和里程碑事件,已深深烙在我记忆的谷仓里。
感谢档案的馈赠。我以为档案是志书叠床架屋的基础,志书是档案去粗取精的合成体。通志编纂让我和兰台文化重续情缘,这种走进档案、利用档案为电信通史开挖源头而到达历史腹地的工作,让我的每天都变得很有意义。
注1:1939年9月25日,日军飞机轰炸云和县城,电话局中弹,致值班主任蔡庠身手分离终宣不治,话务员陈师正血染机台以身殉职。他们一个25岁,一个刚到而立之年。
注2:有学者称:“档案”是历史对我们的馈赠。
注3:“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题外话:囿于篇幅,我将原文中一小段挪到这里:此稿将成时,杭州雷电大作,暴雨如注,我想许是长眠于地下75年的陈师正和蔡庠,以及同死于1942年4月23日的丽水邮局局长朱家堡一家八口,和四五十个邮局职工及家属,收到了我对他们隔空的追思和凭吊。因为日寇的空中炸弹,前辈朱局长和数十个手无寸铁的邮政人在藏身的防空洞内一起罹难。此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跟苍天一起啜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