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庭档案中有许多奖状和荣誉证书 ,但其中1986年9月由辽宁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这张奖状我觉得最珍贵,因为这张老奖状后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1986年7月至9月,辽宁省康平县康平段辽河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最大洪峰达1730m³/秒的特大洪水。当时的水量之大,时间之长,来势之猛是十分惊人的。山东屯乡地处东西辽河交汇处,而零号标桩也位于此。当时我任山东屯乡党委书记组织领导了这次抗洪抢险。
从7月初开始辽河流量开始增加,全乡9个村有7个村在辽河沿岸。国堤内有5万多亩肥沃的良田。7月上旬辽河第一次洪峰达到1000m³/秒,7月15日第二次洪峰达1320m³/秒。为保护这5万亩长势喜人的庄稼和滩地内两个村民组700口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乡党委组织领导全乡人民抗洪抢险,带领全乡人民抢修护田堤,保护村庄,保护良田。7月26日,根据乡水利站人员在辽河上游三江口水文站报告,预计27日要有更大的流量通过三东屯段。党委紧急开会决定我们要舍小家顾大家,扒掉护田堤保护国堤,并连夜组织专业队并将李家坨子村民立即搬家到国堤外。28日两个村民组人员和财产全部撤离后,28日晚组织20多名水手(本乡农民)淌水到离国堤1000米远处,将护田堤扒开口子,回来泅水上国堤。29日上午,第三次洪峰到来前,护田堤已全部被挖开。第三次洪峰达到1730m³/秒,顺利通过了辽河山东屯段,这样就使国堤山东屯段少泡了20天,5万亩庄稼也少泡了20天。当时辽河水和国堤几乎持平,真是浮流浮流,一刮风水直往堤顶上没,当时十分吓人。我组织全乡人民在堤顶的迎水面修围堰。当时辽河水把我们辽河西的大坝和辽河东昌图七家子和长发乡的大坝连在一起,汪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由于国堤被洪水侵泡,国堤背面多处出现管涌在冒气泡,人们非常恐慌,特别是外乡镇来参加抗洪抢险的老百姓,他们真是“远怕水,近怕鬼”,不敢接近大堤,这时我带领老百姓亲临现场检查管涌和防治。
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带领乡主管副乡长以及水利站的同志吃住在大堤管理所,日夜守护大堤。有一天,亲属来大堤告诉我70多岁的老母亲病了让我回去,我当时安排亲属到乡卫生院请医生来我家给我母亲挂吊瓶,我没有离开阵地。当时我家的房子漏的没地方呆,我爱人就在炕上房笣上吊起塑料布挡雨水。我家的猪圈被雨水泡倒,我爱人找亲属用木杖子夹猪圈。有几次我回乡开广播会和接待领导路过家门口都没有到家。
在抗洪抢险中除组织全乡人民奋力抗洪,我还想了很多适应本地情况的科学方法,修丁坝,下蝈蝈笼子,下柳条包,下树头,用铁线捆绑快要兑掉的大小树,叫这些树木多一点时间护在兑岸处,用石头包沉大雨布把被洪水冲刷的堤岸裹起来等办法。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有许多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的故事。后山村宋喜清身上绑着石头压着李景学沉到几十米深辽河底把炸药包绑在丁坝上炸开水泥船前的丁堤使辽河水畅通、主流让开险工。为保护国堤,金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德富,金家村民组长杨贵,后山村村主任许国富带领20多人不顾个人安危炸开护田堤。
在上级领导的领导下,在乡党委的具体组织指挥下,全乡人民奋力战斗了两个多月,保住了全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
在抗洪抢险的同时我们组织全乡人民边抗洪边生产自救,我们走访千家万户实地考察灾情如实上报,多次去县、市、省争取救灾款物和返销粮。为把救灾和上项目相结合,我们在全省首先提出“以工代赈”的办法上项目,办实体、成片修养鱼池等。
经全县推荐,1986年9月我本人被铁岭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在表彰大会上省领导和市领导分别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这张老奖状记载着1986年特大洪灾中,康平县山东屯乡抗洪抢险的整个过程,记载着我本人和全乡人民的很多故事。时间虽然已经过去25年了,可山东屯乡人民对1986年抗洪抢险中的相互依靠情如雨水的干群关系,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不顾个人安危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那些感人的场面,动人的故事一说再说不断咏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