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家庭档案中传承
让爱在家庭档案中传承
作者:贺文华 来源: 2014年10月16日

    我建立家庭档案的初衷不是因为爱好和喜欢,而是因为懊恼和遗憾;不是因为想保存什么,而是想保存的早已不复存在,就算今天花多少钱也无法再现。这岂止是懊恼和遗憾,更是心灵深处撕裂的伤痛和无以言表的悲伤。

    志学之年便从罗霄山脉深处的山沟来到省城长沙求学。山高路远,雄鸡初叫母亲已开始做饭,父亲则为我清点行李,准备火把。匆匆吃过早饭,全家人出门。印象中的山村极静极黑,父亲用干竹做的火把将路照得通亮。母亲一路叮咛,一直要送到很远的一个山头,她才止步。凭直觉我知道,她要等到一直看不到火把的光亮才会返身回家。父亲或兄长则还要走近50里山路,一直把我送至船上才会快步回家干活。一家人要等到期末放假才能见面。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信——家书。从省城寄出的信件要四五天才能到村里。邮递员会把信放在村里供销社的柜台上,村里离家还有10里山路。遇到农忙时节,家人要个把月才能看到我的信。而我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家里的信。信都是长我四岁的兄长所写。虽然大都是写的家人健康、要勤学刻苦之类的话,但于我则是百读不厌。母亲40岁生我,赴长求学时,父母都年近花甲,兄长又身患疾病。我身虽远在数百里之外,心却常惦着家人的安康。那个时候,读杜老夫子的“家书抵万金”,王维的“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特有感触。四年下来,已有数十封之多,毕业后一直放在木箱底。后来虽回到了县城,但离家里仍然是上百里路,与家里的沟通也是以书信为主。十多年来累积了上百封家书。十多年来虽然过着一年少则一二次,多则四五次的搬迁生活,但这些珍贵的信件一直精心地保存着。然而2002年从县城搬到株洲时却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竟然全灭失了!每每想起来就十分心痛。如今,父母兄长都已千古,想重温他们的叮咛永远是心头之痛!

    因保存不当而消失的“宝贝”还很多很多:父亲习字用过的杂字本、母亲私塾读过的增广、幼学课本,童年唯一的一张照片,恰同学少年时见诸铅字的激情诗文,25岁那年湖南出版发行过的处女书作,多年舞文弄墨留下的豆腐小块……

    因一些票证随意放置,没有系统归档整理,更是给日常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为找一张电器维修发票、一张保险单据、一纸证书……常常翻箱倒柜,折腾半宿,有时因急用却又无法找寻竟搞得心神憔悴、苦不堪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区档案局查询资料,原本没抱什么希望,可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我感叹,我家里的东西要是能像他们那样该多好!朋友说,你可以建立“家庭档案”啊!“啊,还有家庭档案一说?”真是隔行如隔山,一语惊醒梦中人。从区档案局狼吞虎咽学了点家庭档案的知识后,当晚我就忙活起来。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把各类需要整理的分成了视频照片、理财票证、电器票据、荣誉证书、重要证照、家电说明书、成长档案、尘封记忆、作品文稿、天涯屐痕等十几类。然后将夹在书页的、藏在信封的、装在包包里的,一一各归其处,并从二手市场花300元买了个铁皮档案柜。这行头一弄,一个小小的“家庭档案室”成了!此后,我的档案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在这些档案中,最多的还是孩子的成长档案。出生一百天的照片,幼儿园的画,作文,日记,学费收据,成绩单,荣誉证书,一直到去年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影印件一应俱全!当孩子回望自己成长的足迹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从档案中读懂了父母那深沉的爱。

    从那以后,找东找西,查这查那,少挠了好多心,少费了好多时间。有空的时候,一边完善整理,一边品味着岁月留下的痕迹,竟有如饮香茗、如啜甘醇的沉醉!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感受到:建立了家庭档案那是真管用!特别是空调、电视、电脑等出了问题,发票、保修单就至关重要了。有一次手机出了问题,到维修店一问至少要300元,我隐约记得应该还在保修期内。回家翻开档案,找出发票,好险,只差一天了!要是平时,两三天找不到那都是常态。于是直奔售后服务中心。经检测,只是系统出了点小问题。来回花了2元钱车费就搞定!值!

    得知我有这么一个初具雏形的“家庭档案室”,今年5月,市档案局莫局长带着市、区两级档案局的领导亲临我家进行指导,还赠送了档案盒、一套十分珍贵的《家庭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这让我十分感动的同时又增长了不少知识。对家庭档案的特点、作用、价值和建档方法和又有了新的认识。我现在虽还处在家庭档案“菜鸟级”的水平,但很有信心把这些档案做得更专业、更实用,用若干年时间升到“骨灰级”。比如说,过去的分类不很合理,有重复之处,也没有排列、编号、编目、索引,有时候记不清在哪个盒子里;有些重要类别如家庭历史类还是空白,得把谱牒、家史、家庭大事记等内容添加进去。照片也只是堆放在一起,没有细分,更没有说明。同时还想在此基础上用移动硬盘或云盘,增建家庭电子档案盒。因为现在很多文件、照片都在电脑上。而电脑这家伙是靠不住的,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伺弄家庭档案成了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我常常想,存储在家庭档案里的何止是档案,更有档案背后的情感。那里面储存着我们对逝者的敬重、对亲人的深爱、对自己人生历程的珍视……档案存储的是家庭文化,传承的是爱的DNA。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年华老去,岁月老去,而家族系统中的爱却会以特殊的形式永远传承。苍海桑田,斗换星移,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走到这个世界的另一端。很多物件都会随着我们的离去而消失,也许只有这家庭档案中的片纸寸照还会有幸留存。我相信,它们会带着我们的爱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