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档案事业这片沃土上,“家庭档案”这枝花朵开始竞相开放,真正迎来了我们国家档案事业的春色满园!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家庭档案”是当今时代最美的风景之一,“家庭档案”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已经深得人心,利用率达到很高。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家庭档案活动的开展适应了家庭对高品位文化、高质量家庭的需求,完全符合家庭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因此,建设家庭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我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肢残三级,大专文化,1963年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5年从企业下岗后,由“企业人”变成了“社会人”,从企业管理者变成下岗待就业人员,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下岗前的身份、工作环境和固定工资收入,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爱让我们不孤单,为适应这人生的巨大变化,克服下岗后的失落感,保证思想健康,我和妻子薛淑珍不等不靠,在大东区残联、新东街道领导关心帮助下开始了下岗再就业的人生拼搏,先后开办了:食杂店、天艺美术社、彩票站等,我后来又参加了社区居家养残工作。我以“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积极地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去,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还担任大东区和新东地区肢残人协会主席、大东区市民代表、市和区警风警纪监督员等职务,连续六届沈阳市残疾人代表大会的代表,为团结广大残疾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年下岗后,近半年时间我整理了大量的家庭和社会活动资料,我将这些30多年资料如“日记”、“影集”、“报刊杂志”等分别立卷为“家庭档案”。其中有:报刊文章卷。这卷保存了我在报刊杂志发表和工作中的文章、有关残疾人信息、社会生活动态和政策法规、艺术收藏等资料;这卷还保存了我在网络、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活动报导。
书画活动卷。这卷保存了我和儿子书画活动的图文资料。
摄影活动卷。这卷保存了我个人在全国、省、市、区摄影活动的图文资料,也有和爱人一起建立家庭、儿子成长的部分图片。
社会活动卷。这卷保存了我参与的各类社会活动的图文资料。
个人事迹卷。这卷保存了我在单位和下岗以来参与各项评比资料及活动讲话等有关资料。
个人荣誉卷。这卷保存了我和爱人、儿子工作、学习以来所获得的省、市、区、街道和单位、学校授予的各种荣誉证书。
图像视频卷。这卷保存了我摄制刻录的近40张记录我的家庭,我参予的社会活动、旅游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光盘。
家庭健康卷。这卷保存了我们一家三口人的身体健康记录,各种病志等20余册。
其中证书类收录各时期一家人 毕(结)业证书、奖状、聘书60件。个人书法绘画作品200件、摄影作品50件。包括通讯报导等。我在《工人日报》、《消费新报》、《当代工人》、《共享》、《协会之窗》等报刊上发表的各种作品收录在册。
证件类共收录身份证、户口薄、结婚证、参赛证、选民证等共60余件,家庭写真10册600余幅。
除此之外我热爱收藏报刊杂志、烟标、各种旅游景点门票、像章等文革资料、纪念币、集邮、扑克等。仅集邮册60余册,我曾经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受到邓朴方主席等中残联领导接见;我用25年时间收集邮票、明信片、首日封、实寄封、加工制作的邮集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集邮作品《光辉的历程》在省、市集邮协会纪念9.18展览特别参加全国残疾人第八届运动会集邮展览先后获得“纪念奖”、“优秀奖等称号,今年5月19日在全国第24个“助残日”期间作品再一次参加辽宁省“残韵之美”残疾人艺术作品成果展,受到辽宁省人民政府刘强副省长的接见和鼓励。从收藏的烟标、门票的印刷就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种收藏就有一个故事和传说,让人更加憧憬未来,2008年我荣幸的代表沈阳市30多万残疾人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残奥会”开幕式,6年过去了激动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永远难忘。30余年我收藏了有残疾人先进事迹和残疾人事业相关政策法规的报刊杂志2000多份涉及500多个人物事迹,反映全国优秀残疾人的如邓朴方、张海迪,反映沈阳市优秀残疾人风采的如孙淑君、赵学良、陈松蒲、李文君、田凤霞等,他们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我都收藏着,他们的先进事迹也鼓舞和激励我自强自立,永不言败;政策法规指导我正确的为广大残疾人答疑解惑,我成为残疾人朋友的知心人,残联领导的得力助手;我参加比赛,工作取得成绩,省、市、区政府领导,中残联、省、市、区残联领导接见、走访慰问,这些难忘的记忆都保留在我的“家庭档案”里,使我终生难忘,受用无穷。我收藏文革资料、毛主席像章的事迹曾经在97年的《沈阳日报》给予图片报道;我的事迹被大东区残联写成《路的方向》编辑在市残联出版的反映沈阳市残疾人事迹《力量》一书里,我写的对残疾人事业工作的思考文章分别在《大东区残疾人事业风采录》书籍、《共享》杂志发表。2006年我还被聘为沈阳市家庭档案宣传员,除参加“家庭档案”培训,还多次参加市、区、街道工会、妇联等“家庭档案”展览活动。
由于建立了这些档案,使我及家人生活更加规律化,规范化。每次查阅这些资料都是一种享受,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时光没有虚度,对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建立家庭档案,也是对家庭、社会文明建设的推动和促进。由于有了家庭档案:儿子毕业后给和平区一家滑雪场当季节性陪练,滑雪场拖欠3700多元的工资,无奈之下我拿出收藏的报刊广告(有我儿子滑雪图片)、与滑雪场同事的合影、门票等资料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取得胜诉,工资顺利讨回,也给儿子上了一堂依法维权的生动教育课;我根据“家庭档案”写出了《八十年家史》以此怀念父亲、母亲以及我的哥哥、姐姐对我一个残疾人的呵护帮助,由于经常给沈阳市残联《共享》杂志投稿,受到市残联领导工作上的肯定和重视,现在被聘为《共享》杂志社摄影记者,也让我更多的接触残疾人朋友和残疾人工作者,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我决心在:寻找最美、感受最美、传递最美工作中,反映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感人事迹和残健同行的感人故事。
总之“家庭档案”能让后人看到我们是怎样热爱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从而培养后人的优良品德。我与爱人教育儿子:读书让人受用无穷,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残疾人家庭子女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时代追求。我们一家:来自吉林省磐石市的妻子薛淑珍结婚后在我原单位新东福利厂做临时工,还被评为“生产标兵”,她还做过送报员、保洁员、售货员等;2007年我被大东区残联安排了公益岗位,担任居家养残工作人员;儿子赵华卓2010年在辽宁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毕业后做过售楼员,当过地铁保安、滑雪教练,干过食品推销员,2009年写了一篇《怀念我的爷爷》说明儿子已经长大知道担当,现在在上海嘉春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担任业务部门负责人。
我今年51岁了,30多年无论在福利厂工作还是下岗后自谋职业、做残疾人工作者我都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对我一个残疾人的关爱。我曾经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受到邓朴方主席等中残联领导接见并且合影留念;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集邮作品《伟大历程》在省、市集邮展览特别参加全国残疾人第八届运动会集邮展览先后获得“纪念奖”、“优秀奖;我曾获得沈阳市政府“残疾人先进个人”、“志愿者先进个人”、省、市、区“下岗再就业先进个人”、大东区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0年以来还被沈阳市残联评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城市“先进个人”,新东街道办事处“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初被大东区信用体系领导小组评为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诚信个人”等荣誉称号,做为市民特邀代表参加沈阳市人大常委会扩大议,并且和赵长义主任合影留念;我从残疾人成长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这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我热爱书画、摄影,曾经获得沈阳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海报设计)第三名、辽宁省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封面摄影)铜奖的好成绩,最大理想有一个“家庭档案收藏馆”;妻子也51岁了,今年已经退休还在一家商场做补差;儿子26岁了,大学期间获得“优秀学生”称号,他热爱公共建筑装修工作,现在在一家公装公司工作。
2013年我和儿子在市图书馆办理三个图书证方便家人及周围残疾人朋友借阅学习,市、区残联为我家庭投放俩套书柜、600余本书籍,我家共有2000余册书籍,我的家庭被市、区残联设为残疾人“流动书屋”,用新知识新文化提升广大居民和残疾人朋友营养,带头提高残疾人文化和道德素质。我的“家庭档案”和“流动书屋”受到广大居民和残疾人的光顾青睐,市、区残联领导,区人大、政协领导也亲自走访并且给予大力支持。
我们一家人有共同的坚守、共同的信念,自觉做到:工作积极、待人热情、关心邻里、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和传递正能量。2012年我们家庭被大东区新东办事处评为2012年度“文化家庭”、2013、2014还又被大东区妇联评为“科学发展和谐家庭”等荣誉称号。我们一家人的最大愿望一起出去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中国各地30年改革开放巨大变化。我们一家人梦想与祖国同在,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希望我们老百姓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