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我的兰台情结
我的兰台情结
作者:陈鹂 来源: 2013年11月13日

    看到国家档案局举办“档案在你身边”征文活动的通知,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要通过这次征文回顾“我的兰台生涯”。从当初怀揣神秘感走入兰台世界到可以纵横驰骋其中,27个春秋已悄然走过,难以割舍的正是那份浓浓的“兰台情结”。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为了这个梦,我选择了攻读文科,我也一直在朝这个梦想努力着。1986年6月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在辽宁大学的录取专业里瞥见了“档案学”——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意识里档案一直充满着神秘感,我不知道档案还有本科生,档案专业学什么、做什么啊?神秘感吸引着我要走进这个神秘的殿堂,于是我改变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方向,带着对未来的好奇和期望选择了档案专业。发榜后我以较高的分数被辽宁大学档案学专业录取,从此我走进了兰台的世界,走进了我的兰台。

    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使我从懵懂无知的门外汉变成掌握档案学专业理论的有志青年。1990年毕业分配时,我主动要求到海州露天煤矿工作(当时大学毕业包分配),它是我国“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之一,我的父母就是支援煤矿建设而来到这百里矿区的,我也要把我的所学贡献给它。当时,正赶上企业档案升级,于是我立刻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升级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就虚心向老同志求教,为了完成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晋升“国一”。领导为了培养我,先后安排我管理科技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我得以全面熟悉各类档案的管理。1997年我以学历、年龄、工作能力的优势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并分管档案工作,成为当时全矿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在当年的国家一级档案认定工作中,我协助主管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完善了各种工作标准和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展室;加大了编研工作力度……海州矿以优良的档案管理水平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成为全国首批被认定为“国家一级”14家单位之一,也是煤炭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一家。由于我的优异表现,我也被市档案局评为先进个人。

    1996年起,随着企业转制有许多企业关、停、并、转,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企业的档案在当时还是一个新课题,当时的东煤公司(属煤炭部)给阜新矿务局下了一个课题——《在企业机构改革中如何做好档案资产的评估和归属问题》,接受任务后我查阅了《资产评估学》、《国有资产管理实用手册》等书籍,完成了万余字的研究论文,将档案定位在无形资产,对于科技档案这类企业的专有技术可以采用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来计算它的评估值;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不能直接计算的采用纳入企业的商誉中评估并分配适当的比例,或者通过谈判确定价值。对于归属问题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四种方法。这篇论文在东北煤炭协作组会议上宣读并被评为一等奖。

    多年的档案工作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看一个单位档案工作做得如何,关键在于这个单位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在工作中我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扩大档案工作影响。1998年辽宁省煤管局举办档案成果展,我送展的3幅照片及所配说明材料得到了主办单位的表扬,一幅是1960年版的伍圆人民币背面(正面是炼钢工人),另一幅 是1954年版的800圆邮票,这两幅是以露天采场及电镐为背景;还有一幅是海州矿采场全景照片。通过这次展览,很多人知道了伍圆人民币的背景是我的工作单位——海州露天煤矿,这也是我们辽宁省的荣誉。

    由于海州矿煤炭贮量的减少,生产逐渐萎缩,人员逐步减少,2000年初我来到了阜橡公司。它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是国家大型现代化橡胶专业加工企业,公司档案室成立于1989年4月,1991年10月晋升“国一”。刚到公司时,我负责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证书、奖状、锦旗、声像档案等),这些都是阜橡公司发展足迹的鲜活写照。如何让档案更好地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服务,是档案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实物档案具有形象、直观、视觉冲击强的特点,我将公司获得的荣誉(含产品)按国家级、省级、部级分别汇编成文字材料送给相关部门及人员, 让他们了解档案馆都存有什么“宝物”,销售人员看后觉得非常好,纷纷来档案室复印或拍照,有的将获奖荣誉附在标书里,有的销售员复印后随身携带,他们反馈说:“推销咱家产品,把证书一拿,用不着自己说产品怎样,获奖证书就是咱阜橡实力的证明。”后来,我还将部分获奖证书扫描,链接到公司网页上,大大提升了阜橡的知名度,使特殊载体这个档案家族的小兄弟大显伸手。

    到阜橡公司一年后,我被任命为档案信息中心副主任,第二年提拔为主任。任职以来,为了做到“有为”从而“有位”,我首先推动企业实行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并撰写相关论文刊登在2007年第5期《兰台世界》,为公司全方位提供各类信息;其次是制订了档案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档案员岗位责任制,并将其纳入到公司ISO 2004版质量体系文件中,保证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运行得以规范有序的控制;第三是策划及组织参加“辽宁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等级评估”活动,阜橡公司是阜新市第一家通过AAA级评估的单位;为了提高全员档案意识,我连续7年在公司内刊《经纬》上开辟专栏“历史回眸”, 以大事记的形式讲述公司发展历程。这个专栏已经深入人心了。职工们有了好事,都要求我写进《大事记》里,他们以能被写进我的《大事记》而骄傲。

    毕业23年来,我一直在企业做着最基础的档案工作,许多人都对我说在企业管档案是大材小用了,这些年我或许失去很多,和其他一些同学比,我没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也没有相对安逸的工作环境,收入也不及他们的一半,但我的经历是独特的。从大型国企到如今的股份制企业,我面对了企业职工的下岗、体会了在企业工作的不稳定。我的从业经历可以说是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见证。我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国企档案升级、90年代末国企改革与本世纪初企业“退城进园”的搬迁过程,并将所学档案专业知识应用于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思考、探索出企业在改革和搬迁、转制过程中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写出了在当时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并指导实践工作,使档案工作为所在企业顺利转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于2002年获得省档案局颁发的《档案专业兼职教师资格证书》,连续两年为省党校“政务信息与档案管理”本科班讲授《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学》为市档案局举办的岗位培训班讲授《专门档案管理》。我愿将我的所学所知为档案事业的传承尽一份力,让档案事业发扬光大。

    每天行走在一排排的档案柜之间,一卷卷的档案在我的手中诞生,一缕浓浓的“兰台情结”让我默默坚守……

责任编辑: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