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档案”,居住在成都军区档案馆,家里有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一提起我的大名,可能大家在脑海中勾画出的形象都是这样的:泛黄的“皮肤”,常年沾着灰尘的“脸”,身上还散发出些许难闻的霉味,一年到头无人问津,冷冷清清地呆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对于大家对我的“偏见”,我既感到伤心,却又不得不承认。过去的我,以及我众多的兄弟姐妹的的确确就是这样子的。但是,谁就不能有点儿“过去”,谁就不能有点儿“历史”呢,难道档案我就不能来个“华丽变身”吗?
过去的我,以及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一排排地、安安静静、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档案架上,等到有人来档案查询时,主人就是把我们带去见他们,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有的时候,因为查询的人员太多、调阅过于频繁,我的一些兄弟姐妹的脸上、身上都不同程度受损,搞得伤痕累累的。有的时候,则因为我的兄弟姐妹实在太多了,有成千上万甚至上十万、百万个,而且大家外貌长得都极为相像,主人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我,只有眼睁睁看着查阅档案的人带着遗憾离去……
看到这些档案利用者失望的眼神,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歉意。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为此苦恼了好一阵子。终于有一天,我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主人要给我们每一个档案都造一个“替身”。
随后,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被陆陆续续地送到了流水线上进行“替身”打造。第一步:著录。主人把我们每个档案身上标志性的重要信息摘出来录入系统。然后进行第二步:扫描。主人给我们每个都照了一张像,把我们各自独一无二的外貌和内在“染色体”都影印出来。最后,主人就把这些著录和扫描的信息合成为我们的“替身”——“档案信息”。后来,主人把我们所有的“替身”都集中汇总到档案信息查询系统中去。这些“替身”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除了呆的地方不一样——他们呆在电脑里,我们呆在档案架上。自从有了这些“替身”和这个档案查询系统,每次有人来查询档案时,主人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通过“替身”准确地进行查询利用。既不劳我们出动“真身”,极大地保护了我们的安全,又方便快捷,受到了档案利用者的高度好评。虽然近年来,来我家来查询档案的人成倍增加,可是,我和我兄弟姐妹们再也不会因出勤过度体无完肤而担忧了,更不会因眼睁睁看着主人找不到我使得利用者失望离去而愧疚了。在我们和“替身”们合二为一,齐心协力,为主人立下汗马功劳。近年来,主人因为给部队建设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档案信息,为个人落实政策待遇提供了大量帮助,多次被国家档案局、总参评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四川省仁寿县曾来查询档案的20多名退伍老兵还送来了“档案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锦旗,表示衷心感谢,该事迹还被《中国档案报》、《战旗报》登载。
看到今日的我。你们是不是应该对我“档案”刮目相看、重新认识了呢?
承载历史的重任依然在肩,我的美丽变身也将继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