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我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可在我拿到西北大学档案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一切都变成了曾经的梦想,这个意外的选择使我与档案偶然结缘,在我工作成长的十三个春秋里,就有十年与档案相伴。毕业以后我在县档案馆参加工作,从此我与档案十年相伴;而立之年我告别兰园,到基层砺炼,与档案暂别三年;而今我情归档案,重返兰园,回首往事,十年来的记忆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初入兰园,我曾很失落,昔日的理想都变成了梦想,昔日的同窗好友都有很好的工作。而我,却在这冷清的一隅,重复着分类、编号、抄写、装订、编号、再抄写,贴签、排序、上架、除湿、放药……这些单调、琐碎、枯燥的过程。曾经一度我很迷惘,我不只一次地问自己:难道今生注定要与兰台故纸为伴?而每每此时,好象总有一座灯塔将我的心照亮,就在不远处,就在我身边有好多人,他们在“故纸堆”里,视“枯燥”为有味,让历史在手中再现;他们在清灯下,把名利抛却,用平凡书写华章;他们在文山档海里,用青春铸兰台,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他们进部门,跑乡镇,到企业指导业务,让档案处处生根开花;他们强化管理,优化服务,让各界人士竖起了大拇哥;他们创先争优,与时俱进,AAA认证、综合评估、测评达标……一路掌声一路歌……曾记否,三伏酷暑,兵分四路,大干90天,连打20个硬仗:12万卷档案大阅兵;356个全宗重归位,15种管理台帐400多册检索工具大检修;12种50万字的编研资料;10万条案卷目录、文件目录,9万多页全文扫描全员录入……还记否,为了顺利通过综合评估,局领导一个月内9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支持,解决了档案馆设施修缮的资金问题;他和同志们一起搬柜子,移案卷;他亲自设计展览,精心挑选图片,十易脚本……多少回,晨雾朦朦他第一个上班;多少回,夜色深深他才回到家中;多少次,两眼酸涩、血压升高仍然坚持工作……还记否,胡姐做完手术7天后就带着虚弱的身体来上班;陈老师用水果糖抵抗住低血糖的眩晕坚持编研;小贾的母亲重病,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她却不曾陪伴在身边,做为女儿她未能尽孝,而做为档案人她很尽责……他们是平凡普通的档案人,而他们身上凝聚着不平凡的兰台精神,他们像辛勤的园丁孜孜不倦地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兰台之花;他们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在自己所挚爱的土地上;他们像春蚕,奉献自己吐尽丝帛……他们是我心中永远闪光的灯塔,是我前进的方向、奋进的力量。
十年过去了,总有一张张面孔在眼前浮现,总有一种感动涌上我的心头。记得那年冬天一个飘雪的早上,快要下班的时候一位老人拖着疲惫的脚步,愁容满面地走进了阅档室,问明来意后才知道他是山西大同煤矿的职工,由于档案中缺少招工材料,退休手续拖了几年不能办理,老人为此事几乎跑断腿,可结果是无济于事。根据他的情况,我们接待室的同志齐动手,耐心的查阅可能有线索的全部档案,终于找到了他的招工登记表。手捧着档案,老人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激动地流泪了,那一刻我们和老人一样激动。平时外出,经常遇到似曾相识的熟人热情地打招呼,有一次下乡我碰到一位沙苑林场的职工,他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当初多亏了你们,找到了那份征地协议,平息了一起大纠纷,为我们节省了5万元呐。”……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他们已没有印象,而他却清楚地记得我们。那一张张充满感激的脸,难道不是档案价值的体现,难道不是我们档案人价值的体现吗?那年七•一之际,我们用利用实例编演了小品《心愿》,在演出老大娘向老伴亡灵大声呼喊“老头子,你的入党档案找到了,你放心的走吧!”一幕时,我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那是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受,是一份份感激凝成的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在我内心产生巨大的共鸣,是浓浓的兰台情。
十年后,经过了基层的砺炼,我再次选择了档案,重回兰台,义无反顾。十年了,那些难忘的记忆,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一张张充满感激的面孔,那一年离开时留下的泪水……使我真正地领悟到,我要为之付出一生。今生我愿作兰园里的一片绿叶,愿兰台之树常青,托起朵朵和谐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