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档案•生活
档案•生活
作者:孙昕 来源: 2013年11月13日

    窗外的雨刚刚停,午后气息浓浓的,才散去。刚刚的梦我似乎在一瞬间看见你,忽隐忽现。原来,你从来未曾离开。

一个资料夹

    从小到大,我都不算是个井井有条的人。母亲平日里唠叨的最多的话就是“把你房间收拾收拾”、“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东西用完了放回原来的地方,又乱放”、“又是什么东西找不着啦,你的东西我哪知道在哪儿”诸如此类,循环播放。而我却依旧当耳旁风,暗暗嘀咕着,都是你帮我收拾的,不知道把我的东西塞哪儿了,我自己虽然放的乱,但是我都记得它们在什么位置。上大学时,宿舍舍友不知是受我影响还是物以类聚惺惺相惜,大家竟如出一辙的在宿舍继续的“乱”下去:床边悬着五颜六色的帷幕,墙上贴满了杂志上剪下来的悦目图画,桌上是从各个店铺搜罗回来的小玩意,衣柜的门上也不能放过,换下的大衣、搭配的饰品,也是通通要挂上去的。几乎每个来串门的同学进门看到这满溢的颜色都要感慨一句:“哇,你们宿舍好有家的感觉啊!好温馨啊!”我们便相视一笑:“是说我们寝室太乱了么?”来人也不做回答,只是狡黠的笑着。我们倒也坦然,心里想着:乱就乱吧,只要东西都是干净的放着,杂乱无章一些也无伤大雅吧。

    前些年,我们家搬家了,买了套别人装潢好二手房。交付的时候原来的房主留下了几件不方便带走的家具、电器以及一个颇为精致的大铁盒子。母亲特地把铁盒递给我说:“看看人家档案员是怎么做事的!”我接过打开一看,才发现里面还有一个资料夹。内页上还贴着标签,写着“橱柜、地板、照明、管道”等等门类。每一类里都装着当时房主装修时买的东西的各种凭证:店铺老板的名片、发货单、发票、保修卡等等,按照不同的品牌装订成一份份的,装在不同的门类里。看到一份这么有条理的“装修档案”,不仅是我,连一向以做事细致利落自诩的母亲也忍不住夸赞:“在档案馆工作的人就是不一样呵!这可替我们省了不少事了!”说话间的功夫就找出了暖气的保修单,准备打电话找人调试去了。以前母亲会把这些单据都放进固定抽屉里,但是有时图方便,门厅、客厅、房间的抽屉会随机选择,到了用的时候也免不了一通找。再看看现在,原来的房主不仅装修风格简约,做事更是简单有效,不曾想过原来“职业病”也能这等“一劳永逸”的好处。

    这份资料夹,仿佛一扇窗,向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组缴款书

    说到档案员,我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中年妇女的形象。扎着马尾辫,穿着白衬衣和驼色灯芯绒长裙,手里总是少不了一摞子书,推一推眼镜,透过酒瓶底般厚厚的镜片打量着你,周遭都弥漫着一股子书卷气,时间仿佛也凝固在了90年代初那泛黄的画面上……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档案工作者”这样一份听起来枯燥沉闷的职业似乎和艺术类专业出身的我完全不搭界。时至今日,工作三年,考到了文物博物专业助理馆员,我不得不说,我的工作与档案确是密不可分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我的生日6月9日竟是“国际档案日”。不知是不是正因如此,冥冥中早已与档案结下了一段的不解之缘。

    初来展馆工作时,花了很长时间来了解展品。文物档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一张张图片、一份份表格将原本纷繁复杂的展品按照年代、质地、属性等等不同的脉络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我深知,这份档案从筹建展馆的时候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了。参观者们也纷纷反映展馆何时才能有专门的官方网站。去年,网上虚拟展厅应运而生。我欣然接下了为展品编辑电子档案的活儿。因为我已经明白电子档案并不是把文字档案录入电脑那么简单,更不会觉得整理的过程会枯燥乏味。相反这过程却带给我别样的回味。当整理到一组42张的房捐和城市房地产税缴款书的时候,脑海中回响着的是参观者们的啧啧称赞声。从这一份由同一户纳税人连续27年缴税的凭证中,大家读出的不仅是这户纳税人27年如一日主动、按期纳税的光荣,更体会到她收集、归档的意识是多么地强烈。历史,是个奇妙的东西,任何事物,沾染上它便摇身一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了。这样的完税凭证在当时很不起眼,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然而若干年后经过历史的洗刷它却熠熠生辉。它的珍贵并不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而是它向后人展示的文明的记忆。

    自此,我仿佛驾着一叶扁舟,徜徉在档案的海洋里,探索着它的魅力……

一件传家宝

    近日,一家珠宝连锁店举办了“晒出你的传家宝”的活动,通过各大媒体的宣传在全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入围的作品中不乏清代、民国的古董和看上去价格不菲的翡翠、钻石等等。这其中有一本破旧的小册子就显得尤为朴实。参赛者说这是他曾祖父从清末民初时续写的的家谱,时间从明朝末年开始历经了12代人。上面写着希望后世子孙“业农者,春耕夏耘,勤四体,分五谷,自能足食而丰衣;业儒者,夕稽朝考,亲师友,习诗书,何难齐家而治国”。其中还记载了明朝的“张李之乱”、 民国初年泗洪当地“贼匪猖狂”等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也许这样的家谱比不上其他的古董、首饰,但相信其中对家族子孙的教诲对他们来说都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对“传家宝”的情愫从未改变。欣喜的看到活动中关注度高的几乎都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坚韧独立的精神在薪火相传。的确,再昂贵的物件也只是载体,表达的是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承的那份爱。金石再坚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腐蚀、损毁的那一天,只有精神是可以永恒的。真正的“传家宝”是一个分类整理的好习惯,是一种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信念,更是一份留史鉴未来的使命!

责任编辑: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