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已经参加工作的女儿问我,她襁褓中用过的那条红色小毛毯怎么不见了?我这个做了二十多年档案工作的母亲心里一惊,“旧了,已经剪成了抹布。”女儿一听急了,说这是她生命中第一件给她温暖的物品,硬要我立即找给她,即使坏了也应好好珍藏。我知道,她是怀念过去的岁月。小毛毯,已融进了她的情感。就这样,剪成了四块的小毛毯被我一针一针地仔细缝上,成了我家的宝贝——家庭实物档案的一份子。
在家里,也许是职业的习惯,我但凡觉得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总喜欢把它们收集整理在一起,包括女儿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期间的作业、考试成绩单、奖状、各个时期的照片等等,书架被这些东西挤得严严实实,亲朋好友戏说我是家里的“炊事员、保洁员、档案员”, 身兼数职。或许是潜移默化,女儿继承了我的做派,喜欢收藏她的宝贝,学校穿过的校服,都一一叠得整整齐齐保管在衣柜中。多少次,她一边翻阅那本自已从几个月大到至今的像册,一边喃喃自语,天哪,那个红红黑黑皮肤的小丫头竟是过去的自已,感恩于我们养育她的漫漫岁月与涓涓辛劳。
与我们娘俩截然不同的是他爸,对我们的“敝帚自珍”不以为然。一次意外让他对我们“刮目相看”。2004年,县城创文明卫生城市,每家每户进行卫生大扫除。他冠冕堂皇地将平常闲置的物品包括自己留存备查的帐本一齐送给了“荒货佬”,还很自夸地说自己的房间宽敞简洁。可事隔几个月,县里的一桩经济案件牵扯到他单位,几张他经手的收款凭证的来龙去脉,他是捶破脑袋也记不起了,急得“茶不香、饭不思、睡不着”。几天下来,瘦了十来斤。好在原来一同工作过的同事“留有一手”,把他们当年的结算清单找出来,这才帮了他一把,让他说清了情况,免予处罚。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他拜我们娘俩为师,成了我们的徒弟和帮手,并养成了做记录、记日记的好习惯,单位的档案资料也从此整理得整整齐齐,保管得妥妥贴贴。档案,从此“位置提升”,风风光光地成了家里的“第四成员”。
在机关,我被称之为“活词典”,对查阅的东西“一查准,一口清”。多年来,我就像个“守财奴”,单位大大小小的“东东西西”都会被我“囊括一空”,由我亲自收集、整理、编目和开发利用。每次面对繁多的文件材料或其它载体时,总要反复惦量,认真决定它们的去留,分清它们的保管价值,尽可能的做到收集齐全完整,整理科学规范,查找方便快捷。在提供利用方面,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历历在目。那是2007年10月26日,当时在土肥站(距机关6公里)工作的谭立等几位干部先后找到我要求借阅1982年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档案,原来,我县被列入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推广县,他们要在短期内在全县采集3000个土样,需要与第二次普查时的田间、丘块“对比”,我迅速将记录全县各地土壤信息的48本档案全部借给了他们,为防止档案损坏丢失,我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有丁点儿闪失,被他们笑说是“比女儿还看得重”。项目实施一年后的2008年11月,我去土肥站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才把那一撂撂记载有土壤信息的表格、田间试验方案、总结等材料归档整理完毕,由我借给他们的那48本档案也毫发无损地归还到了我的手中。几天后,实施了一年的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顺利通过了省厅的验收。年底,项目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领导和同事们说“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我心里象喝了蜜一样甜。
档案,我与之结缘二十余年,感情至深。从1992年8月至今,我一直在同一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工作始终如一的信念,让我每天有奋发向上的动力,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有做不完的事。是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让我从1993年至今连续20年被评为全县档案工作先进个人,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县十佳档案员”,评上了档案馆员职称、当选为县档案学会理事……我为之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有一首歌曲《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中的歌词是这样:“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你是我的情,你是我的爱,你是我生命的完完全全 。”档案,我二十多年与你朝夕相伴并可能长相厮守,成了我家庭的第四成员,为你付出,为你殚精竭虑,何止是“生命的四分之三”可以形容啊!
今后,我会以一腔热血,万分深情,继续为档案事业而奉献,无怨无悔,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