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无悔青春路 档案也有情
无悔青春路 档案也有情
作者:黄静 来源: 2013年11月11日

    人的一生有几个20年呢?——4个亦或5个,我想所有人最最珍惜、留恋的仍然是20岁到40岁的黄金岁月。我也不例外,这20年中我经历了大学生活的青葱美好,初入职场的理想懵懂,履职低潮的失落叛逆和现在的成熟干练。这20年带给我的泪水欢笑,都和兰台密不可分。因为兰台,我结识了良师益友;因为兰台,我懂得了珍惜感恩。我和兰台就是这样难以割舍。

第一天和第一个五年

    因为大学在历史系读书,所以当我领到工作分配通知书的时候,问遍了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没人知道“档案局”是干什么的,更让我讶异的解释是“和保密局差不多的单位”,就这样我怀揣着神秘和疑惑走进了档案局的大门。报到后我直接被分配到了业务指导科,同事带着我参观,从库房到各科室,可我却还是没有搞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单位。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我礼节性的向老同事问候“以后请大家多多关照”,居然得到了科长“工作是要靠自己干出来,不是大家关照出来的”的答复。多年后,科长成了局长,回想起这句话,反倒觉得是那么的实在、真诚,当年却在第一天着实给了我个下马威。

    随后,科长主动挑选了几本档案理论方面的书籍送给我学习,那些生硬的词汇、枯燥的语言,既提不起我的兴趣又弄得我一头雾水,心里不免嘀咕起来,这些词也太晦涩难懂了,这到底是个什么工作啊?!正在郁闷的时候科长却让我和她一起到基层单位开展指导,虽然心里没底也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去。看着科长对各单位档案建设情况的指导,听着同志们的讨论,我才发现科长的良苦用心,她用最直观的方式对我进行言传身教,告诉我什么是档案工作。明白了这些,我更加主动的和科室的同志们下基层、跑图书馆,终于搞懂了什么是档案,档案有哪些门类、哪些载体,如何进行收集、鉴定、分类、装订、编目、检索等,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提问,有时候还大着胆子阐述自己的理解。就这样在第一个五年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熟练掌握了业务知识,逐渐胜任了自己的工作,成长为兰台的业务骨干。

第二个五年

    在档案局工作的第二个五年刚开始,领导决定调整我到新成立的编研科工作,面对新的岗位,接受新的挑战。编研科的主要工作是编写档案史料和参考资料,是档案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详实的了解馆藏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我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天天泡在库房,查目录,看档案,对馆藏情况形成了初步的了解,随后又对照目录进行充实。为了增进和市级部门之间的了解,及时反映档案工作动态,我们创办了第一份《档案工作简报》,开办了档案视点、业务交流、兰台趣事、开放档案目录等栏目,利用馆藏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在档案局工作的第二个五年里,我们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档案资料编研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和中共银川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编写了《中共银川市历次代表大会会议简介》,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共银川市历届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提供了档案信息;为配合机构改革实施,编写了《银川市机构改革历史回眸》。特别是在召开银川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之际,我们编写了《情系民众——银川市第十一届政府为民办实事实录》和《城市足迹——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两本书,直接赠送参会代表,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时任银川市长的刘学军同志专门作序,“市档案局(馆)将五年来政府为民所办的90件实事及实事项目建设成果和银川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成就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展示,使广大市民对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加强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市民对大银川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他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应该感谢他们。”这段话让我们备受鼓舞。此后,我和同志们还一起编写了《档案工作实用手册》、《党和国家领导在宁夏》、《银川档案志》等,填补了我馆编研资料欠缺。我突然发现,在兰台面前的我不再羞涩而是赢得了自信和尊重。

第三个五年

    十年弹指一瞬,我渐渐发现刚开始在档案局工作的那种新鲜感和干劲已经很难找到了,千篇一律的工作不再能激发我的热情,一度我甚至想,要是一直以这种状态工作到退休,将是多么恐怖啊!三十几岁的同龄人,特别是我的大学同学们,有的在要害部门当了领导,有的自己办起了公司,只有我的工作不值一提,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我开始了不安心,工作上得过且过,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也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觉得档案工作就应该是年龄大的人来干,年轻人真是荒废了青春,既默默无闻又干不出成绩,我开始为自己干这份工作感到悲哀,整天唉声叹气。这时,平常被我称为大姐的分管领导看出了我思想上的波动,故意让我去她家帮忙,不明就里的我看着她抱出了几个大本和几个大盒子,里面有孩子的成长记录、各种奖状、证书、毕业证、相册等,我饶有兴趣的翻看了一遍,赞叹她的细心,各种物品保留的都这么齐全,还分成了各种类别,配有目录。而她却对我说,这些东西从孩子刚一出生就开始保存了,就是为了等孩子长大了送给她,让她感受到父母的爱,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东西,只不过没有系统整理,我们作为档案人更应该注意,若干年后,每一个物品都是一个回忆,大姐告诉我这些叫做“家庭档案”。我们继续喝茶聊天,她有意无意的说起了工作。她告诉我档案的门类是非常多的,虽然在档案部门干了一辈子,但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只是守着眼前的这点知识,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我慨叹了和同学的差距,她却莞尔一笑地告诉我,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与默默无闻、平凡枯燥、简单寂寞相伴,但是档案人却可以做到不以其默默无闻而自卑,不以其枯燥乏味而抱怨,更不以其任重道远而退缩,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没有严厉的批评,刻板的说教,只是在家常的聊天中我听到了终身难忘的劝告:什么样儿的工作都能干出成绩,关键要看自己怎么去干。

    从那天起,我开始深刻反省自责,三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工作出成绩的时候却这么怨天尤人、老气横秋、毫无斗志,这就跟战士打仗一样,还没开打自己先败下阵来,这样怎么能取得胜利呢?思想包袱甩掉了,就开始自我加压,我报名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顺利通过后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周末学习生活。我通过书籍、网络学习各种档案知识,根据市上重点工作需要确定编研选题,常常突破档案编研的固有模式拓展思路,通过我和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银川市的档案编研工作一直走在全区前列。在实践的基础上,我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撰写的论文《档案与休闲》、《城市文化发展变迁》获得了市级奖励。兰台对我来说,就像久别的恋人相逢,重新点燃了激情,焕发了青春,唤起了斗志,我又在默默无闻中找到了乐趣。

第四个五年

    我经常和单位同事开玩笑说我的工作简历最简单,因为只有一行字——大学毕业至今在档案局工作。这简单的一行字让我在单位里长成了“年轻的老人”。经过几个岗位的轮换后,我又重新回到了业务指导科,由于市属单位档案员更换频繁,常常是教会了老人却换了新人,需要一次次的面对面交流指导。有了当年的经验,我乐此不疲、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档案员讲解归档的方法步骤,并亲自动手做示范,定期回访检查成效,通过踏实细致的工作我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虽然是老同志了,但一样会遇到新挑战。银川市档案局于2011年6月搬入了新落成的场馆,领导决定由我担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讲解工作。由于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为了能出色完成任务,展示档案人的风采,我专门到宁夏博物馆观察专业讲解员的语态、语调、手势等,回来后对着镜子刻苦练习。到今天虽然只有两年时间,我却已经接待了市直机关、企事业、中小学生近万人,获得了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

    我也渐渐意识到,不但要让我的工作获得同事们的认可,还要为大家的工作提供帮助。我又开始试着像老科长、像大姐一样关心帮助年轻人的成长。为了更好的和大家交流提高,我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档案工作信息,撰写的论文《银川市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及思考》获得了银川市档案学会2012年档案学术研讨二等奖。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四个五年一路走过,待人真诚友善的领导和同事,她们用默默无闻、简单质朴、积极进取的形象,赢得了我的尊重、爱戴,她们影响和改变着我的个人好恶和工作作风,我们之间早已结下了不仅仅是同事的深厚友谊。四个五年一路走过,我与兰台相依相伴,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经历了坎坷曲折,却也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光阴荏苒,我在档案战线上已奋斗了二十年,回首我的兰台生涯,它教会了我珍惜和感恩,也教会了我踏实和认真,割舍不下的这份情将带着我一路走下去。

责任编辑: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