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二十年的时间,仿佛在一瞬间,看到单位新来的同事,就好象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多年前,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沁水县档案馆座落在县政府院内,五间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如今已改作它用,然而那会儿档案馆七个人的身影晃动仿佛还是昨天。
现在的档案馆几经搬迁,已经拥有了400平米的库房面积,320组密集架,“九防”设施齐全,配备了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系统,馆藏档案资料由20年前的2万卷(册)增加到现在的12万卷(册),提供利用率明显提高。
二十多年来,档案局馆历任领导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沁水档案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二十多年来,局馆干部职工轮回更替,每个人都做出了不斐的成绩。基层档案面貌焕然一新,创山西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标单位88个,机关示范档案室1个,省一级标准12个单位,省二级标准31个单位,省三级标准44个单位。社会档案意识明显增强,档案认知度显著提升。
岁月如歌,20多个春夏秋冬,见证着基层档案人为筑就兰台大厦而奔忙的身影,印证着他们为兰台事业奉献的点点滴滴......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老式滚筒油机油印文件材料,曾把自己的双手染黑;手摇式电话机通知会议,曾将自己嗓子喊哑;原始的装订机装订档案,也曾将自己的手指扎破;骑自行车挨个单位送文件,一送就是一整天。就这样,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在档案这快无人问津的天地里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辛勤地耕耘着......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县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一批国有企业的档案资料面临着接收进馆,我和局馆同志多次深入到“三矿一站”等九个企业,了解摸底、清点核对、造册登记、打包装车,运回县馆。半年多时间里,同志们放弃节假日,不顾灰尘污染,加班加点,将一册册、一卷卷被煤尘粉饰已久,大量破损的档案,裱糊整理、装盒上架......当看到密集柜架上那排列整齐有序、美观大方的一排排案卷,同志们舒心地笑 了。
多年来,我县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人手短缺、档案的破损、霉变、虫蛀情况又非常严重,2011年,县馆决定把13个乡(镇)2000年前的档案和5个被撤并乡的档案全部接收回馆,共计19914卷。机关全体人员忍受着粉尘、细菌、霉毒、异味的侵害,全天候奋战在库房,经过两个多月不懈努力,完成了全部鉴整工作,共鉴定文书、会计档案18537卷(件),编目、装盒、印号、整理11036卷(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料内容,为社会利用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断增加的档案利用率告诉我们,档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城镇职工退休、婚姻纠纷、房产纠纷、农村独生子女金领取、民办教师任教时间等问题上,人们学会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学会了让档案发挥作用。
我常常想,档案工作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难就难在,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二十多年来,社会在进步,档案工作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档案法律法规不断增多,档案整理方法不断改进,文书立卷改革,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电子文件归档,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让档案人看到了未来的“兰台梦”。
春花秋实,有多少兰台人早已黑发里夹杂着细细的银丝,又有多少兰台人在平淡中书写着人生的真谛。而我们年轻的兰台人,为了心中的那个梦,就自由地放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