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牛皮纸档案袋,一直就有个梦想,那就是能成为一卷永久保存的房屋登记档案。
有一天,我被带到了朝阳区房屋管理局房屋登记发证大厅。在那里,我彷佛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处都是前来办理房屋过户和查询房屋档案的百姓。我自言自语道: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一周后,工作人员在我的肚子里装满了已经排好顺序、编写好目录并装订成册的房屋登记材料,我此时不再仅仅是一个皮囊了,马上就要化蛹为蝶,成为一卷房屋登记档案了。
第二天,房屋登记中心和档案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对我进行交接。一份写有我的编号的清单交到了档案中心工作人员手上,将和我一起的所有卷宗数量核实完毕后,他们打开了每一卷房屋登记档案,开始为我们做体检。虽然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充实我们这些房屋登记档案时都很认真,他们会仔细核实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并签字确认,会按照顺序排好页码,会工整地填写档案皮,甚至对A4白纸衬底都粘得一丝不苟,但还是被细致的档案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一点点瑕疵。对于有瑕疵的档案,大厅有非常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补救程序,保证了每一卷房屋登记档案都材料齐全、符合规定。
检查完毕,我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档案库房。它位于房屋登记发证大厅的地下一层,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里面干净整洁,库房对温度、光照、防火、防鼠、防虫、防盗等硬件环境作了严格的规定。档案中心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内容涉及档案保管、档案查阅、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保管和利用条件。
谈起我第一次被借阅出去,那还是让我激动不已。作为房屋登记档案,我的利用价值不言而喻,围绕着房屋的权利和归属,我反映了房屋的自然状况和权利状况,维护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在房地产异常火爆的今天,我的利用率也相当高。档案中心查询窗口不少,但是前来查询的人还是排成了长队。工作人员审核前来查询的百姓身份,询问需要查询什么,告知能够查询什么,然后复印可以查询的房屋登记档案内容。前来查询房屋登记档案的人大致有三类:办理业务的产权人、与房屋有关的利害关系人、及公检法机关。大多数前来查询的人都怀着急迫的心情,自然会很容易冲动。有时工作人员会遇到不符合查询条件百姓的冷嘲热讽,他们能保持克制,耐心为百姓解释,坚决不与之争吵。我很难想象档案中心查询窗口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喧嚣的环境下,忍受着外人的不理解甚至辱骂,还能如此安静的为他们继续服务。档案工作人员如此平凡,而他们的岗位却又无比重要;他们的任务如此繁多,而他们的精力却又无比旺盛;他们看起来就是刚大学毕业的孩子,而他们的阅历却又无比丰富。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他们更是人民的公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档案工作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带来了一套新的房屋档案查询系统,他们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赋予了我活力,给予了我第二生命。原本作为纸质档案的我有了个电子版复制的我。我不再孤独唯一,在多地都存储着电子版的我。在房屋档案查询系统中,我就像是在照镜子,跟纸质的我一模一样,必要时可以转化为纸质的我。房屋档案查询系统就是我的家,全新的检索功能、便捷的查询方式、安全稳定的运行机制,让千千万万的像我一样的房屋登记档案焕发了新的青春。我们房屋档案不再难以查找,不再耗费人力,不再占用空间,不再害怕地震等自然灾害。档案中心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吵架声少了,表扬信多了;排队的百姓少了,查询量多了;工作人员的汗水少了,百姓的笑容多了。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我们朝阳区房屋登记档案越来越多,档案中心为我们在大山子选址,重新装修了一个新的档案库房。新库房面积相当大,因为它要满足能够装下朝阳区现今所有生成的纸质房屋档案。新库房也不再是地下一层,室内环境焕然一新。所有的设备都是严格按照《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的要求配备。如全新的消防系统能瞬间让氧气消失,自动报警装置能第一时间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密封门阻挡外部尘埃,连窗户的设计都精心考虑。我们这些纸质档案受到了最高的礼遇,没有人再打扰我们,我们能够静静地、整齐地排列在档案架上。
每一卷像我一样的房屋登记档案都是工作人员辛勤汗水的结晶,成千上万卷我承载着房屋从建设到变化的一系列记录,成千上万卷我反映了地区房地产产业的兴衰繁荣,成千上万卷我保护了产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这就是我,一卷平凡客观的房屋登记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