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建立了疫情防控机制。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阻击战中都是战斗员。无论是支援街道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还是坚守岗位为防疫工作提供档案服务,广大兰台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强大正能量。生命重于泰山,责任担当在肩,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更是全方位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档案部门迎难而上,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馆虽闭,服务不停,工作不断
疫情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放在第一位。2020年1月28日,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档案馆正式发布通知,暂停馆藏档案资料、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以及展览参观接待等对外服务。随后,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及时召开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对馆局机关和事业单位防控疫情作出部署。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也相继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临时闭馆通知,并对做好疫情防控与相关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虽然不能进馆直接查阅利用档案,但暂停服务期间,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更加便捷的查档服务,它们都成为了档案利用者的“新宠”。在广东、江苏等地,来函、来电、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都可以委托档案馆帮忙代查档案。浙江、江西等地的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以及一些地方档案服务平台,都可以满足“掌上查档”的需求。针对有关部门因实施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查阅档案的,不少档案馆均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做好相应防控的同时,及时精准提供服务,确保工作不断。
江苏省档案馆对外发布3种远程服务渠道
(图源:江苏档案)
困难只是暂时的,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面对复工后可能带来的诸多挑战,福建各档案馆都将按照防疫规范对查档大厅、展厅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在公共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并在洗手池放置洗手液、肥皂等。在上海,档案部门对在建新馆工地等外来人员集中的场所建立了专门的防控方案,并抓紧配备防疫设备物资,做好相关管控预案。江西推迟了档案整理、数字化扫描等服务外包工作,同时严格执行进馆人员体温检测,发热人员、不戴口罩人员禁止入馆。浙江的各级档案馆要求格外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上班前对办公、服务大厅、走廊、库区等区域按防疫规范进行消毒,并从源头切断疫情通过外部人员传播入馆。
查档案,助力决策,彰显价值
根据当前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需要,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日前编印了2020年第一期《档案传真》,通过查阅近百份2003年原西城区和原宣武区防治“非典”疫情期间针对来京人员防控工作情况的相关档案,为全区部署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并得到了区委主要领导的批示与肯定。
天津市档案馆第一时间对2003年“非典”档案信息进行了梳理、提炼。为应对相关需求,市档案馆专门制定了春节期间应急调阅卷工作方案,界定了紧急突发情况的范围,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简化了调卷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共查询调阅“非典”档案1000余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资政参考提供了高效有力的档案服务。
让档案人尤为欣喜的是,在湖北武汉这一疫情最为严重的最前线,武汉火神山医院仅用了10天就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当然离不开6000余名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但同时也离不开档案在背后发挥的重要价值。正是因为有了当年抗击“非典”时修建小汤山医院留下的一张张图纸,才使得60多人的应急项目设计团队,5小时内就拿出了设计方案,不到24小时就绘出了最终的设计图。
火神山医院全景
(图源:新华社)
抓落实,总体部署,确保建档
档案背后蕴藏着难以预估的巨大价值,有了十多年前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建档工作。
浙江要求各地要将档案工作纳入防控工作的总体部署,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重视疫情防控过程档案的形成、主动收集和管理利用,全面记录和保存党委政府组织动员群众抗击疫情的历史面貌,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尽责担当、救死扶伤的历史过程,以及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不仅如此,浙江还要求各复工企业提前掌握返岗返工人员信息,建立“一人一档”。
在江苏苏州,档案部门主动与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通知》,明确归档范围,厘清移交渠道。与此同时,苏州市档案部门计划将此次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纳入2020年度市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管理)“档案工作”事项考核。
天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档案建档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做好疫情防控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和接收工作。有关部门还组织方志年鉴人员着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编纂《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志》做准备,力争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
在山西霍州,这里的城乡人口自觉行动起来,不聚会、不走亲戚,同时安排专人守护在村口。霍州档案人也从大年初二起深入12个乡镇街道办,第一时间直击一线,记录严防死守,留存影像档案。
目前,全国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少都组建了工作专班、落实专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建档指导。在一些地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还超前建立了疫情防控专题档案,主动做好疫情防控重大活动档案征集、接收工作。
广发声,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亲爱的档案同仁:你们好!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瞬间包围了武汉、侵扰了湖北,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span>2020年2月3日,陕西省档案局馆起草了《致湖北省档案局馆的一封信》,并将这封信分别发送给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档案馆。收到来信后,湖北的同仁们深表感动、特别致谢!
得到鼓舞的远不止湖北一地,借助新媒体传播迅速的特点,陕西省档案局馆在其微信公众号“秦风档案”上将这封信同步发出,并收到了来自全国兰台人共同的心声。“暖心”“鼓励”“加油”“携手”一时间成为公众号上最热的关键词,人们一同为湖北同胞抗击疫情加油、鼓劲,用言语表达着档案部门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
陕西省档案局馆起草的《致湖北省档案局馆的一封信》
(图源:秦风档案)
在全国其他省市,各地档案部门也都纷纷想方设法,积极用行动为应对疫情出一份力。“江苏档案”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原创文章,讲述了60多年前新中国打赢第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控战争,齐心协力送走“瘟神”(血吸虫病)的一段历史。“甘肃档案”在微信公众号上翻开了历史的案卷,从《尚书》《诗经》《国语》等文献中找到了古人抗击疫情的措施和经验。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利用微信公众号专门推送了原创文章《抗击疫情,档案如何助力医疗》。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为读者献上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权威电子书免费阅读。“沈阳档案”微信公众号接连刊载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的馆员研究员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而精心创作的诗歌作品……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告诉我们:越是面对挑战,越需要团结的力量;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群策群力。和平年代没有硝烟,但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每一个人。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
Copyright © 2007 www.saac.gov.cn 版权所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技术维护:国家档案局 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0505832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9号 邮编:100037